保定北京农副物资手工业物资的供应地

保定——北京农副物资、手工业物资的供应地区

引言

北京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庞大的消费城市,皇室、官吏和驻军所需大量物资经常由全国漕运供应。但民间日用物资和一些不便长途运输的物品,如蔬菜、蛋类、河鱼、猪肉、家禽、油类、干鲜果品等,则需就近供应。

北京西部和北部皆为山区,出产并不丰富。如张家口、承德等地区,不仅不能大量供给北京,反而靠北京来接济。北京东部濒海各地开发甚晚,只有蓟县、玉田一带农产品较多,天津发展起来之后,又和北京争夺这个地区的物资。所以,北京农副物资供应,历史上主要靠南部的保定地区。

保定城本身规模一直不大,但却处于出产丰富的冀中中心地带。保定地区现辖1市、20县,在古代,是一个出产多样化的地区。西部山区多产果品、林木和禽兽;中部产谷物、桑棉和菜蔬;东部以白洋淀为中心的淀泊地区,多产鱼虾、水禽、芦苇。

《弘治保定郡志》记载,唐代,这里向朝廷交纳的“土贡”有生漆、桑皮纸、粗细棉布、苇席。宋代当地“土贡”有生漆、棉布、丝绵、苇席。唐、宋时期,北京尚未正式建都,这里的物资一部分直输朝廷,一部分供河北军用。宋代,保定地区农业有很大发展。

当时,保州知州赵彬分徐河水向南,人保州运区,人称赵彬堰,并置水陆屯田。天禧末年年,整个河北屯田岁收余石,而保州则逾其半。不过,出于辽宋对峙,这些物资不是输往北京,而是供应河北驻军。

金、元以后,保定成为北京南部门户,从此,各种物资直接输往京师。到明代,向北京贡纳的物品除上述各种外,又增加了杂皮、杂毛、獐、兔、鹿、野猪、狐皮、山羊皮、獾皮以及鹅翎雁羽等项。这说明,当时西部山区自然生态环境尚好,因而有大量兽类、禽类可向朝廷贡纳。

明代保定府所属州县,仅桑丝一项就收课税两银。可见,这时保定地区水利情况也好,桑喜水,保定地区多洼地湖泊,故桑丝丰富。冀中多产芝麻,据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酌中志》记载,明代皇室与宦官合伙在北京戎府街东安门外开了6家皇店,专门经营各地客商贩来杂货,每年购销定州油、河间油即达4.5万篓。

清代,由于北京人口的大量增加,蔬菜、肉类、水产需要大增,保定地区开始出现专为北京生产的专业地区。如徐水,以大白菜最著名,县西北有鸡爪泉,流至孤庄营一带,沿河宜种白菜,品种甚佳,世称安肃菜徐水为故安肃县,大者盈抱,畅销各地,尤以输入北京为大宗。

定县的猪最著名,定县以北,涿县以南所产猪不仅数量多,而且品种好,常年输往北京,供皇室“御用”和市民消费。安国县”在古代称祁州,素以中国北方药市而著称。据《祁州县志》记载,每到冬季药商云集,南关外设大药市、小药市,北京的各家大药店均来此购货。如最著名的同仁堂,就是祁州药市的重要主顾。

由于同仁堂资本雄厚,购买量大,名望甚高,很长时间内在祁州药市上占垄断地位。据乐松生回忆当年情况说:“在过去全国最大的药市祁州今安国县药王庙上,每年冬、春两季开市的时候,都要等候同仁堂的人到后才开市。这是因为同仁堂出价大,买得多·····我们每次都能买到最好的药材。”

《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一辑易县以产烟叶著称。清末民初,易县烟叶大量售于北京,岁值万元《中华民国省区全志·直隶省志》。

另外,定县的鸭梨,阜平、曲阳的大枣,易县的柿子、核桃仁、桃干都以向北京输送为大宗。保定东部的白洋淀地区,是北京明、清以来主要水产供应地。其中,鱼、虾、河蟹、元鱼成为皇室索取的主要物品。

其水产植物如芦苇、莲藕、菱角也直接供应北京和天津。但到现代,自然资源受到破坏,产量逐年下降。20世纪50年代鱼虾平均年产万斤,60年代为万斤,70年代为万斤,70年代比60年代下降65%,比50年代下降82%。

水产下降的原因有五:

一、蓄水减少

近年在各河中、下游修建水库,对拦洪灌溉、改变农业面貌起了很大作用,但由于排放水量过小,影响了白洋淀的蓄水量。据有关方面统计,近15年来已有4次干淀。

二、各河夹带泥沙过多,淀面淤积,水量缩小

三、污染严重,造成鱼虾死亡。

四、治理河道时考虑保护水产资源不够。

本来,鱼类习惯到河口产卵,近年在各河下游设闸,不修鱼道,闭闸时断绝了鱼类洄游通路,造成洄游鱼几乎绝迹的严重现象。五是过度捕捞。这几年,治理污染颇有效果,鱼虾产量有所上升,但要达到历史上最好生产水平,还要从各方面努力。因此,如不抓紧对白洋淀的治理和水产保护,今后就不可能再有多少白洋淀水产供应北京和天津。

除农副产品以外,保定还是北京手工业产品的重要补给地。从目前情况看,保定地区工业并不发达,但在历史上却是向北京输送手工业产品和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早期,保定地区的手工业主要集中在定县、曲阳一带;近代转移到高阳等地;20世纪初,现代工业生产开始后,保定市才成了工业的中心城市。其中,与北京关系最密切的是定瓷、曲阳石雕、丝织品和高阳布。

位于保定地区西部的曲阳县,现代一直被称为穷山恶水之地,但在古代,却是手工业十分发达的地方。宋代有四大窑系,著名的定瓷窑址并不在定县,而是在曲阳县北的涧磁、燕川一带。

定窑以白瓷为主,兼烧酱釉、黑釉、绿釉瓷器。定瓷造型美观,瓷质细腻,胎极薄,有刻花、划花、印花等品种。从新中国成立后发掘情况看,当时的窑址不止一个,有官窑、民窑,还有专供北宋皇室的御窑。定窑产品运往全国,当时的辽燕京也是重要销售点之一。

辽代燕京发掘出的许多墓葬中都有定瓷。定瓷不仅销售于燕京,其生产技术也传播到这里。新中国成立后在门头沟区龙泉务村北发现一个辽、金时期的瓷窑遗址,其主要产品就是“仿定”,无论从花色到品种,显然都是效仿定瓷而来。目前,曲阳已专门成立仿定瓷厂,研究试制仿定产品,虽然产量不大,但质量已接近过去水平。

值得特别一述的,还有曲阳的石刻。曲阳黄山盛产珉石,质地细腻纯白,名曰汉白玉。故山前后多刻石名匠。曲阳石刻历史悠久,从考古发现及现存文物看,在南北朝时即大盛。年,考古部门在该县西南修德寺遗址上出土了大量石造像,从数百件有纪年的造像看,包含了北魏、东魏、北齐、隋、唐等年间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先后在河北藁城贾同村、临漳县栗辛庄、张彭城、河图棉站西等古邺南城遗址一带,又出土了24件曲阳白石造像。

可见,曲阳石刻当时流传到河北许多地区。这个时期,曲阳石刻对北京的具体影响尚待进一步探索和新的考古发现来证实。但北魏时佛教大兴,幽蓟为北方佛教集中之地,曲阳石刻不会不对北京产生重大影响。曲阳石刻既有各个朝代的历史风貌,又有明显的地方特点,成为北方一大流派。

尤其是北京建都之后,历代大修宫室、庙宇,其造像、雕栏及其他石刻品,大都出自曲阳工匠之手。特别是在元代,曲阳出现一批杰出的雕刻家,直接参加元大都的建设。其中,最有名的有杨琼、王道、王浩等。杨琼工艺奇巧,多次受到忽必烈的召见和赏赐,曾任大都石局总管和采石提举等职。

死后大书法家赵孟顺亲自为之书写碑文。此后,明、清两代大修宫室,其汉白玉一是采自房山,一是采自曲阳。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曲阳匠人还多次到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各种工程,负责其中的雕刻工作。

结语

古代的定州,还是北方重要丝织业基地。唐代,北方州县擅长织绢,南方长于麻布。在北方,丝织业首推山东,其次是河北。河北则以冀中为主要产地。《唐六典》曾列出全国纺织品的9个等级,定、赵、沧、瀛、莫等州名列四等,为中上乘。

定州大富豪何明远,家有梭机张,织造规模很大。《新唐书》卷三九《地理志》记载,定州土贡有:罗绸、细绫,瑞绫、两窠绫,独窠绫、二包绫、熟线绫。丝织品种类是相当多的。当时,幽州的绢列第五等,不如定州,加之幽州驻军甚多,定州等地有不少要供应幽州。宋代,河北路产绢甚多,有“衣被天下”之称。这时,由于辽、宋对峙,保定地区与北京分为两国之地,但通过官私贸易,定州等地的丝织品仍经常输往燕京。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74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