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小囤先生书法艺术简评武汉张国强/文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国艺术殿堂的一块瑰宝。它收大千世界于眼底,于方寸之间显神奇。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书法艺术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和技法不断创新完善,书家能够抒写情怀,欣赏者能够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艺术之高下最终表现出境界之高下,而境界又以学养为最高。当今社会,随着中国书法艺术的审美情趣的多样化,书法人才辈出,但归根结底,仍要看学识、品味之高低。历代艺术大家以笔墨供养、怡养性情为风尚。故每每欣赏他们的作品,便觉得神清气朗、意真而性明。书法是漫长人生经历的写照,更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书着,心画也。书品总是与人的心境相一致,心境也是与人品相统一的。书艺情趣,外露者易得,蕴藉者难求。古人论书有“字如其人”之说,确非妄语。陕西洛州书法家米小囤先生为人谦和,治艺严谨。少年之时,受书法家宫保诚、陈九康等先生书艺指教,以古人为师,开始临摹《张迁碑》、《乙瑛碑》等碑帖和历代大家的书法墨迹。其隶书遒劲如巨浪扬波,妙曼如杨柳随风,骨骼开张,清朗劲雅,造诣新奇,自成一格!米老先生的书法主要靠线条体现神韵、情感、趣味、节奏,以墨韵来体现层次感、立体感、律动感、生命力、书卷气、明暗动静变化等等的艺术因素。如果说线条是书法艺术的生命的话,那么,节奏和水墨则是书法艺术生命体的血肉。其书作既要看每个字的形体结构,也要看整幅作品中是否有变化,结体、点画不雷同,肥瘦适当,肥而能秀,瘦而能腴、风姿潇洒,墨色淡润,线条灵动飞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中国书法的“美”。观其书风:结体平稳端庄,既无局促险怪之态,有无剑拔弩张之势;用笔凝练含蓄,不平板、不失度,极力体现笔墨顺涩缓疾,以内蕴丰富、韵味醇厚而取胜!和先生认识是在原《商洛日报》记者董维刚朋友的引荐下与先生结缘,并得到其精心为我所赠隶书“千磨万漉虽艰辛,吹尽狂沙始得金”的墨宝,此作用墨浓重,行笔矫健,兼以枯笔,粗细相间,大小变化一任自然,仿佛信手拈来,却别有用心。一般来说,隶书字取横势,最易产生横平板雷同的现象。此联横画变化诡异,包括最为突出的波与磔、均无一笔雷同,诗句中撇、捺笔画左右伸展,波挑飞扬。此书在放纵之外掺以颤笔捻管技法,使得部分枯瘦笔触更加古拙、生涩,与丰腴、浓重的肥笔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每次我到他们家里,先生都会亲切地拉着手嘘寒问暖,看衣服穿得多不多,手冷不冷?只要是和先生有一面之缘后的文友,他都会念念不忘!在他的日常工作中,除了在老年大学教授书法外,还经常到图书馆查阅《洛南县志》、《洛南乡土志》、《洛南文史》等文献资料进行公益性地整理编撰长篇巨著《洛南书画志》。现如今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人集邮,有人收藏古玩,而年界85多岁高龄的米小囤先生却是集石成癖,如痴如醉!在他的院子和画室都是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奇石。用的他话说玩石有三乐:涉水探源,强健身心,一乐也;水面风来,心骨俱清,二乐也;觅得佳石,惊喜满怀,三乐也。为妥到心仪之石,97年的一天,他来到陶川的碾子沟,在一农家的猪圈旁发现了一块奇石,石上绣满的纹理好像串串的铜钱,遂取名“金钱石”。主家是一名退休干部,知道他是知名书法家,米老用四条屏相换得奇石。后来在“天工造化,自然神韵,石可通灵”的“庆回归奇石展”上获得金奖。洛南的金钱石如今已成品牌,形成了气候,成为带动洛南经济发展的文化产业。米老先生是第一块金钱石的发现者、命名者。为此原《商洛日报》维刚记者朋友对他的爱好奇石藏石做了专题采访报道!“学书可以让家庭和睦”,在老年大学的课堂上,他此言一出,学员们满座哗然。米老认真地说:“书法追求阴阳变化。笔画的的长、粗、重,用笔的钢、放、直、方是为阳;笔画的短、细、轻,用笔的柔、收、曲、圆是为阴,阴阳和谐臻极为书道大美。”的确如此,米老先生老俩口自年结婚以来,从来没有吵过一次架,没有红过一次脸。于年10月29日,他和老伴王桂兰被评为“陕西百对金婚老人”光荣称号。近年来,米老先生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书法作品展并获奖出版,得到了书画界同仁的好评,并被海内外人士珍藏!“笃学好问,深思苦究”,“贵在知足,惟学不然”,正是米老先生治学的标尺,也是我辈后学应该遵循的至理名言藏。同时!我们衷心地祝愿米老先生健康长寿、艺术长青!艺术家简历:作者简历:张国强,70后、陕西商洛人。作品先后在人民日报·市场报、《经济日报·旅游中国报》、《北京青年报》、《陕西法制网》、《西安商报》、《西部艺术网》、《商洛日报》、《三秦电视报商洛版》等报刊网站刊发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