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汪卫平
前言
我出生在石牌正街号,这里是我四世同堂的居所,这里有我童年的欢乐,青年的奋斗,中年的追求;这里有我孩提时的玩伴,有我两小无猜的朋友,还有和我一路走来经历风雨的知己……一座千年古镇有着昨天神奇的故事,背负石牌上街全部拆除的伤感,经受县城搬迁的彷徨,而今天的石牌,正在书写凤凰涅槃的东方达沃斯神话。我用两年时间写了这篇《故乡石牌》,献给曾在这里工作、生活、学习过的朋友。拙作欲呼石牌美,点墨难书古镇姿。
作者汪卫平石牌——我可爱的故乡,我在这里生,我在这里长,我在这里读书,我从这里下乡,我从这里参军,我从这里从警,我在这里收获爱情,我在这里追求梦想……我在这里生活了40多年。从上街头到下街尾,从猫山顶到皖水旁,从铺满麻石条的汀字街,到正街、后街路面的青石板,从围绕石牌的宜塘河,到开满荷花的莲花塘,无一不使我倍感亲切,无一不使我浮想联翩,一生痴绝处,无梦不故乡。
曹禺主席来朝圣,奇葆部长来寻根
古镇石牌,你有皇帝亲赐的县名,你有商贾甲江南的气场;历史上曾有“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之说,你有“京黄故里,戏曲之乡”的美称;这里是徽班进京城、扬名数百载的起点;这里是徽班领袖、京剧鼻祖程长庚的祖籍地;这里是梨园父子、国粹宗师杨月楼、杨小楼的出生地;这里是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的故乡;这里是怀宁县黄梅戏剧团著名演员潘根荣(女)、占仰、潘绪满服务家乡父老,展示艺术才华的地方;这里有“千年古镇石牌口,货贿泉流小上海”的过往;这里有“物宝天华多贡品,舌尖石牌悦龙颜”的传承;这里是“地理堪舆显智慧,河网纵横鱼米香”的福地;这里是共和国将军王毅的家乡,王毅曾就读于皖河中学,从士兵到将军,现任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政治委员。
这里是中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影视导演潘军先生的家乡,邻居潘军曾就读于怀宁中学,不仅传承了母亲潘根荣的艺术天赋,而且在文学创作、戏剧创作上独树一帜。
这里还是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熊辰龙的家乡,好友熊辰龙曾就读于怀宁中学,国家一级演员,曾任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一团团长,现任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院长……这里正在书写“京黄故里谱新篇,筑梦复兴竞风流”的壮丽华章。
年9月,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戏剧家曹禺先生到石牌考查时,谈笑风生,诙谐幽默,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作为一个普通的戏剧工作者,我这次来是朝圣的。”我对此话的理解,一是石牌是戏曲圣地,二是在曹禺心中伶圣程长庚属于怀宁石牌。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深入石牌镇实地考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调研地方戏曲发展情况时说:“传承弘扬戏曲艺术,不能把根丢了,曹禺先生来朝圣,我们今天来寻根。”我对此话的理解:刘奇葆部长来寻的根就是京黄故里。
长江天险第一桥,首载史册石牌口
故乡石牌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就一鸣惊人,光彩夺目。
《宋史樊知古传》记载,宋朝立国后于公元年,对五代十国剩余的割据政权南唐发动了一场平定战争。赵匡胤有平唐之心,而无过江之术,面对江南的南唐,只得望江兴叹。
当时有一个叫樊若水的池州人,向宋太祖赵匡胤献计,可以在长江上建造浮桥,以利宋军渡江进攻南唐首都金陵(南京)。由于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上建造浮桥,不论是大宋还是樊若水,心里都没底,于是樊若水建议先在长江支流的长河、皖水、潜水三条水系的汇合处石牌口,进行建造浮桥的实战演习,这里水量充沛、河面宽阔、河水湍急,练兵既隐蔽,又接近采石矶的江面状况。在怪才樊若水的指挥下,“三日桥成”,遂将浮桥顺江而下,移至采石矶,“不差尺寸”。
樊若水为建造浮桥,曾在数月前多次以垂钓之名,在采石矶一带丈量江面的宽度、水流的方向、水流的速度。宋军借樊若水在石牌口建造的浮桥,渡军马突破长江天险,不日兵临金陵城下,南唐后主李煜只得出城投降,沦为阶下之囚,昼夜以泪洗面,仰天哀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千年古镇水码头,货贿泉流“小上海”
东晋义煕年间(公元-年),晋安帝复位,取“永怀安宁”之义设置怀宁县,故称皇帝赐名“怀宁”。属晋熙郡,始治潜山(当时县城设在梅城),辖怀宁,至今有多年历史。
石牌龙灯王宝廷友情提供石牌古称石牌口,别号宜塘。石牌濒长江,枕皖水,与望江、太湖、潜山、皖河农场毗邻。皖河是石牌的母亲河,发源于大别山脉的天柱山,其上游的长河、皖水和潜水三条水系汇合于石牌,即为皖河。皖河水量充沛、河面宽阔,水流湍急,浩瀚清澈的河水经杨家牌、陈家牌至皖河口入长江。
千年古渡口,石牌鲶鱼头。石牌水运码头是当年皖西南的货物集散中心,是潜山、太湖、岳西、宿松、望江等地的枢纽要道和物资聚散地。明清以来,潜山、岳西的竹木柴薪、中草药,太湖的茶叶,望江的棉花,宿松的麻类等农副产品和下游长江运来的洋布、洋钉、洋油、洋灯等日用商品,在这里交易。不少江苏、江西、福建的客商,在此地收购皖西南的土特产,以皖水之便向东南贩运。
那个时候的石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行人和货物要从旱路进入石牌,就必须来到鲶鱼头渡口乘船,因为这个渡口是旱路来往安庆和各县的主要渡口。到了乾隆时期,安庆府为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在鲶鱼头特别设置了官办义渡,船和船工的工资,由安庆府属下的桐城、太湖、宿松、潜山、望江、怀宁等6县分摊,因此鲶鱼头渡口又叫“六家渡口”。
怀宁皖河大桥石牌老街康熙年间,随着东南沿海和长江中下游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资本主义逐渐侵入,我国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石牌以其得天独厚的濒长江、枕皖水舟楫之利,使得富有经济头脑的徽商率先进入石牌开店经营,其他各地商人紧随其后,粟布云集,货贿泉流。民国时期,仅石牌本地船帮“再兴帮”就有商船多条、竹排多条,帆船运输远至南京、苏州和上海。上、下石牌有30多条街,多家商铺和作坊,较大商号多家,其中就有号称“双百万”的姜泽州,“盛百万”的盛天长,还有李鸿章当铺等。有楚王庙、王灵宫戏神庙、大王庙、城隍庙、天主堂、圣公会教等10余座宗教场所。有徽州、江西、湖南、湖北和福建等7大商业会馆。其繁荣程度居安庆诸镇之首,曾有“安庆四牌楼,石牌半街头”之说,民国时期也有“小上海”之称。
皖水滔滔东流去,“石牌”二字源何来
中国地名上叫石牌的地方很多,有湖北钟祥石牌、湖南龙山石牌、江苏昆山石牌、福建大田石牌、广东普宁石牌、湖北三峡石牌、广东广州石牌、台湾石牌等等。而安徽怀宁石牌,其因历史悠久、商贾如云、水运昌盛、京黄故里、鱼米之乡,而名扬四海。
那“石牌”二字源自何方?传说有二:一是石牌之名源于上石牌鲶鱼头沿伸入水的礁石——簸箕山(如倒扣的簸箕状),其礁石现出水面,若竹排浮水,故曰“石牌(石排)”;二是上、下石牌及周边共有10个叫“牌”的地方(上石牌、下石牌、陈家牌、钱家牌、杨家牌、苏家牌、鲁家牌、汪家牌、李家牌、程家牌),十与“石”同音,十牌(排)与石牌的演化,既是数字的结合,也是同音的天意。
皖河夕照王宝廷友情提供另外还有一种说法,石牌可能是古代一个地理交通标志,或者可能是“排”的谐音。我个人觉得这种说法更加可信,因为“牌”字是一个会意字,造字的本意就是用一个很轻的木板,上面写上字,作为行人提醒标志,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老一辈讲石牌传说的时候,是“牌”“排”不分的。排也可写做“簰”,或曰:“竹排”“竹筏”,当时是皖河上常见的水上交通工具。
石牌是不是源于石雕牌坊呢?这个设想是不成立的,原因有二:第一,石牌既无石头的来源,也无石雕牌坊的遗迹。第二,古代立牌坊是有条件的:要么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比如要在科举考试上名列前茅,或是在仕途上取得卓越成就;要么必须得到皇帝的恩准,从明代起兴建石雕牌坊必须由政府负责审核批准;要么有雄厚的财力作为支撑。所以石牌的名称,应该不是来源于石雕牌坊。
地理堪舆显智慧,天罗地网锁河怪
皖河之水既有通船兴商之利,也有祸及苍生之害。据《怀宁县志》记载,仅近年来,皖河就发生特大洪水4起,道光20年(年)大水、民国21年(年)大水、年大水、年大水。特大山洪暴发时,洪水肆虐,堤坝溃破,泛滥成灾,哀鸿遍野,啼饥号寒。于是,人们从善良的愿望出发,世代相传着古老的神话。
下石牌麻塘湖里有黑鱼精,上石牌鲶鱼头有鲶鱼精,它们体型巨大,且威力无比,都会“起蛟”(发大水),为非作歹,兴风作浪,导致水灾,危害一方。传说黑鱼精被玉皇大帝制服了,变成麻塘湖中小岛名“神墩”。而流传最广的“鲶鱼精”在上石牌皖河渡口,这里有一片突出的黑色岩石带,石牌人称“鲶鱼头”,这片石头下躲藏着著名的“鲶鱼精”河怪。于是睿智的石牌古人,就从地理堪舆上寻找根据,趋吉避凶,通过地仙大师审时度势、纠偏正弊、精心布阵、安下天罗地网,希望锁住河怪,确保一方平安。从石牌的村庄地名上,就充分体现出石牌古人的思想智慧和良好愿望。
在鲶鱼头的上游,为了防止鲶鱼精“起蛟”,有官坝头、普济圩(圩同围)、龙头(龙为大)、产家垅(垅同笼)和邵塅;鲶鱼头旁边有簸箕(鱼具)山,对面有猫山,周边有潘塅、杨塅、姜网、林家猫垅、万全圩;下游有小网、巨网,还有分布各地巡查捉精的水上交通工具:陈家牌(排)、钱家牌(排)、鲁家牌(排)、杨家牌(排)、苏家牌(排)、汪家牌(排)、李家牌(排)、程家牌(排)、上石牌(排)、下石牌(排);还有那些既避水患又宜居的地方叫墩,胡家墩、汪家墩、方家墩、汤家墩、杨家墩、潘家墩、彭家墩等。
石牌口鲶鱼头
梨园满是佳子弟,无“石”岂能成戏班
纵观历史,我们已不知道大唐盛世的国力,也记不得北宋排名世界第一的GDP,但他们的繁荣留给了后人以唐诗宋词。我的故乡石牌也一样,萌于清中叶,始于雍正年间,爆发于乾隆时期的商业辉煌,留给了我们怀腔、徽戏、黄梅戏,留给了我们“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的骄傲,当然更多的是文化沉淀和文化自信。
大凡商业发达之所,多是移民集中之地。商人、匠人、佣人、挑夫、船夫、车夫、塾师、厨师、讼师等人来自东南西北,将各地文化、民俗同时带到了石牌,苏州的昆腔、甘陕的秦腔、江西的弋阳腔、池州的青阳腔、湖北的采茶调、蚌埠的花鼓灯、徽州的四平调,雅俗共赏,共存共荣,各地艺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鉴赏,相互融合,终于在乾隆时期,演化成一个新的剧种——徽戏。
著名黄梅戏潘根荣徽戏是东南西北文化艺术大聚会,才子佳人缠绵旖旎,武生小丑翻滚打斗,动静结合,满台热闹。石牌作为徽剧的发源地,也就是在乾隆时期的戏曲艺术上渐入佳境。当时石牌可供表演的戏曲舞台多达80多处,不仅有戏园、戏台,还有花戏台。戏园在石牌就有3家,上街长乐大戏院可容纳多观众,可供徽剧演出。戏楼通常在祠堂内,供唱大戏之用。凡家族内有人高中升官、官绅庆寿和房堂落成,都要请戏班庆贺。
黄梅戏演员潘绪满徽班独领风骚,徽剧冠“徽”,离不开石牌徽商,以及新安徽商的雅好和鼎力支持。新安徽帮富天下,引领风骚数百年,徽商从明代至清朝乾隆的年间,经营行业遍及中国,影响力傲视华夏,徽剧冠徽实至名归。“无石不成班”传为佳话,出自广州梨园会馆碑记:“南国兴艺浓,北地乱弹香。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
徽班进京耀京城,闻名遐迩数百载
乾隆五十五年(年),正值乾隆八十大寿庆典,当时为庆寿典,许多巨富大贾组织各地戏班进京,为乾隆唱戏助兴。各地戏班中水平最高的是徽戏班子,而代表徽戏班子的当数石牌戏班。
徽商江鹤亭从石牌3个戏班精选名角组成“三庆班”(“三庆班”是石牌三个戏班在扬州组合,选名角组成),由戏曲艺人“三庆班”台柱高朗亭带队进京贺寿,祝寿演出规模盛大,从西华门到西直门外高梁桥,每隔数十步设一戏台,南腔北调,四方之乐,群戏荟萃,众艺争胜。
在这场戏曲艺术竞赛中,因“三庆班”擅演连台本戏,角色行当齐全,唱念做打俱佳,崭露头角,引人注目,深得乾隆欢喜。龙颜一悦,一句金口玉言:“徽班色艺最优”,这就等于皇上给徽剧做了免费广告,后来达官贵人无不争先恐后邀请“三庆班”登台演出。
“三庆班”祝寿演出后并未离京,又在京城戏剧院接着演出。“三庆班”演出时,昆曲、秦腔、西皮、二黄,诸腔并奏,清新的腔调,精湛的技艺,使京城百姓耳目一新,结果场场观众爆满,深受市井百姓欢迎。
“三庆班”在京演出功成名就,滞京献艺,数月不衰。“三庆班”在京名声大振的消息传回安庆石牌,“四喜”“和春”“春台”又相继进京献艺,“四大徽班进京”由此而生,在京城舞台上演绎了一曲续写中国戏曲史的传奇历史大剧。
四大徽班各有特点,俗称:“三庆班”的轴子(演出多为连台本戏,好戏连连,本本精彩,如同画卷逐渐展开,故称“轴子”)、“四喜班”的曲子(以演昆曲为主,载歌载舞,一唱三叹,感情细腻,结构严谨,曲词优美,故称“曲子”)、“和春班”的把子(以武戏为主,多取材于三国、水浒和一些公案武侠戏,舞台上使用的武打刀刃,称为“刀枪把子”)、“春台班”的孩子(演出以童伶为主,演出赋有朝气,演唱生动活泼,被誉为万紫千红,都非凡艳,故称春台班的“孩子”)。
徽班进京后,为了适应京城观众艺术欣赏素养,在汲取精华、剔除糟粕的基础上,对徽剧在长达50年的时间里,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融合徽调和汉调,汲取诸戏之长,接受昆曲、秦腔剧目、曲调和表演方式。时代的重大进步,总是呼唤英雄站在潮头,“三庆班”自己的英雄程长庚这时横空出世,这个英雄团队还有“三庆班”的杨月楼、郝兰田、卢胜奎,“四喜班”的梅巧玲、时小福,他们将徽剧徽班脱胎换骨,唱腔板式焕然一新,在清道光年间,最终诞生了国人称之为“国剧”的京剧,徽剧因此也被誉为“京剧之父”。
邓石如传奇剧照王宝廷友情提供“京剧鼻祖”任庙首,“梨园父子”成宗师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长庚,祖籍怀宁石牌,生于潜山王河,幼年时又回到石牌学戏,专攻老生。道光二年(年),随父北上入京,始以《文昭关》《战长沙》的演出崭露头角,后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同治、光绪年间,任“三庆班”班主,历任“精忠庙”庙首,并且是“三庆”“春台”“四喜”三班的总管。
程长庚专攻文武老生,能戏余曲,和“四喜班”张二奎、“春台班”余三胜并称“老生三杰”“老生三鼎甲”,在京剧界威望极高,而程长庚名列“三鼎甲”之首。程长庚的唱腔脱胎于徽调,取法于楚调,并收昆曲、山陕梆子诸腔之长,融入“西皮调”,演唱中讲究字正腔圆、直唱直调,奠定了京剧演唱的基本功法,在京剧艺术形成的过程中,程长庚的贡献极大,因此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提起程长庚,这里要谈谈历史沿习。晋安帝司马德宗于太元二十一年(年)即帝位,怀宁属晋熙郡,始于治潜山,辖怀宁,县衙位于梅城,当时潜山、怀宁是一家。王河乡年属怀宁县管辖,年4月才划到潜山县。查询现在资料,程长庚是潜山王河人,而对于老石牌人来说,从历史的角度考证,说程公祖籍怀宁是千真万确,说程公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老石牌也有据可依。
清末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杨月楼,怀宁石牌杨家墩人,谱名久先,艺名久昌,字月楼,名列同治、光绪年间著名京剧演员“同光十三绝”之中。杨月楼少年时代在石牌学戏,咸丰年间随父进京,拜徽剧名角张二奎为师,专攻武生,最擅长演孙悟空,有“孙猴子”“美猴王”之誉。进京不久,因其演技精湛,名声大噪。张二奎去世后,杨月楼被程长庚约入“三庆班”,并委以班主。年程长庚去世,杨月楼掌管“三庆班”10多年,且长期供奉内廷,深得慈禧喜爱。杨月楼体魄魁梧,嗓音洪亮结实,唱念讲究字韵,扮相仪表堂堂,有“天官”之誉,以武戏文唱著名,形成“老杨派”的艺术风格。
“武生泰斗”杨小楼系杨月楼之子,幼时入“小荣椿社”学艺,从师杨隆寿、姚增、杨万青学武生,17岁出科(国剧伶人科班毕业),在京津两地演出;24岁搭入“宝胜和班”,以“小杨猴子”之名露演;29岁时升平署为外学民籍学生,备受慈禧太后赏识。杨小楼在艺术上继承家学,师法俞菊笙、杨隆寿,同时博采众长,逐渐形成独树一帜的“杨派”。杨小楼嗓音清脆洪亮,唱念均遵“奎派”风范,咬字清楚真切,间有京音,行腔朴直无华,唱念注意准确表达角色的感情。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具有明显的“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
据《日下看花记》记载,当时“三庆班”16人,其中就有怀宁石牌8人;“春台班”24人,石牌就占12人,这就让世人感慨“无石不成班”的由来。尤其是“三庆班”“四喜班”更为后世津津乐道,晚晴画家沈容圃创作了《同光名伶十三绝》,其中程长庚、杨月楼、郝兰田、卢胜奎四位都是石牌人,都属于“三庆班”;而“四喜班”更是了得,其中的梅巧玲是现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祖父,时小福是梅兰芳的老师。在我看来,京剧是石牌交出的“公粮”,那么自家的自留地里还有什么宝贝呢?——怀腔、黄梅戏!
百年怀腔源石牌,黄梅戏生田亩间
“黄梅戏”这一戏曲形式,第一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始见于年11月15日的上海《大公报》。年,安徽省文化局在合肥举办戏曲交流演出,严凤英主演的《蓝桥会》、王少筋主演的《梁祝》等,受到普遍赞扬,为此上海《大公报》载文正式标明“黄梅戏”,盛赞其“健康”“活泼”,充满“山花般的芳香”。
我认为黄梅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一是黄梅戏源于“怀腔”;二是“怀腔”演变为黄梅戏之前的早期黄梅戏阶段;三是现在形式的黄梅戏阶段。
一、黄梅戏源于“怀腔”。
石牌花灯怀腔俗称“怀宁调”“府调”(府指安庆府),怀腔的发展阶段也是怀宁县府同治阶段。怀腔是在怀宁本土创造并形成的戏曲腔调,它是以石牌皖河两岸为中心,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怀腔不仅在田间地头演出,表现人们辛勤的劳动和丰收的喜悦,也参加庙会、灯会的演出。
在怀腔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标志性的人物:一是康熙中晚期的石牌人程福香,创办了第一个职业班社,这个班社传承了三代,演员以唱“怀腔”为主,人送外号“怀腔班”;道光十五年,小福香是程福香的曾孙子,是程家第四代传人,也是第四任班主,从程福香到小福香一共经历了年,这年也是怀腔传承、发展、成熟的时间写照。
二是太湖人胡普伢,一个童养媳,公元年18岁的她,为演唱戏曲而离家出走,投奔戏窝石牌,搭班唱戏,这一唱就是30年,让石牌这个大舞台成全了她,也让石牌人记住了她。
三是敢于吃螃蟹的石牌人丁永泉,他冒着坐牢的危险,于公元年把怀腔带进了安庆府,当时官方认为《闺女自叹》《烟花女自叹》等怀腔内容不健康,而被定义为“淫戏”,这样一来,怀腔就不能在城里公开演出,何况当时安庆是安徽的省会。此时,有人给丁永泉出了一个主意:将怀腔改为皖剧,这才让上流社会慢慢接受怀腔。说来也巧,丁永泉唱戏的几个人,就住在安庆西门一个叫联升客栈的地方,客栈老板叫严司明,他就是日后黄梅戏一代宗师严凤英的老爸。当然,到了光绪二十二年(年),石牌上街人产成义,组建了有正式班名的怀腔班“仁义班”,当时江镇人杨永田、高河埠张尚乾、雷埠刘家湾刘火伢等民间艺人,也纷纷组建“怀腔”民间班社,他们在推动怀腔的传承发展过程中,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近年的时间里,怀腔在广泛吸收山歌、秧歌、茶歌、采茶调(黄梅调)、花鼓调、凤阳歌、青阳腔、徽调等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并与连厢、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有机融合,于清道光年间,在怀宁石牌皖河两岸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表演形式——“怀腔”。“怀腔”有四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它有自己的演员和班社;二是它有自己的剧目和声腔;三是它有自己的行当和服饰;四是它有自己的表演艺术和表演形式。
怀腔的形成,是中国演艺史上的一个重大变革。早期的戏曲文化是服务于达官贵人、高门大户,它的演出场所一般在祠堂或是正规戏曲花台。自从有了怀腔,戏曲文化就从这些高台花台转移到了民间的草台,从此以后,怀腔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曲种,服务于贩夫走卒、村夫村姑,服务于普通大众。怀腔流传至今有本大戏,它就是36大本,72小曲。
二、怀腔演变为黄梅戏之前的早期黄梅戏阶段
这个阶段是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的年,这是怀腔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怀腔走向城市舞台,表演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诞生了《蜜蜂记》《文素臣》等连台本戏,减少了老腔,取消了帮腔,开始用二胡伴奏;在表演方面,借用了京剧程式动作,在服装、舞台、灯光等方面也做了很大改变,特别是在演唱和念白上使用安庆官话(即安庆普通话),不仅要让安徽人听懂,还要让下江人、北方人都能听懂,尤其是念白不能太土(石牌方言),又不要失去原来的韵味。这一阶段有个标志性事件,是年初丁永泉率领近30人的怀腔班社开赴上海,先后在九亩地、陆家滨、太平桥、人民路等地茶楼演出;但是上海人基本听不懂怀腔,于是经丁永泉戏班研究,删除了戏中那些多余的衬字和虚词,用安庆官话进行演唱和念白,这对后来黄梅戏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现代黄梅戏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就以安庆为中心,在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等人的共同努力和不断创新中,经过不断发展,成为安徽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黄梅戏在现代著名演员马兰、黄新德、吴琼、熊辰龙、韩再芬等人的探索和演绎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深受群众喜爱。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优秀剧目为代表。正是黄梅戏与生俱来的“天柱的情、皖水的韵、黄梅的调、石牌的腔、安庆的话”这些草根情结,使黄梅戏一举成为中国五大地方戏之一。故此,戏剧界一致公认怀宁古镇石牌是黄梅戏的发源地,“怀腔”是黄梅戏的正宗腔系。8年11月,怀宁县被国家文化部首次正式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黄梅戏)之乡”。
著名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年出生在“戏乡”怀宁(安庆龙门口街下的余家祠堂,县府同治)。年少时,名不见经传的严凤英在石牌学戏,并在石牌上街多次驻台唱戏而崭露头角;抗战时期,十几岁的严凤英住在石牌下街姜家网。民国三十三年()年,怀宁石牌黄梅戏艺人组织“宜塘班”在陈家祠堂(原县总工会处)售票演出,15岁的严凤英担任《秦雪梅》中的秦雪梅一角。年,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在全国上映,观众达1.4亿人次,创造了当时最高票房,影响巨大。剧中七个仙女演员妆相俊美,唱腔甜润,她们不是在石牌出生,就是在石牌学戏成长的。
解放后,石牌镇将表演京剧和黄梅戏的演员由政府组织成立了“怀宁京黄剧团”,其演出剧目深受百姓欢迎。“文革”期间,古装戏停演,全国学唱样板戏。年,怀宁剧团恢复演出,《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传统剧目,观众场场爆满,看戏一票难求;特别是潘根荣(女)、占仰和潘绪满等3位演员家喻户晓,最为著名;他们连同严凤英、王少舫和潘璟琍,是石牌地区红极一时的戏曲明星。
湖北黄梅采茶调,大水冲到石牌口
安徽人说黄梅戏发源于石牌,湖北人说黄梅戏发源于黄梅,真实情况到底怎样?年,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武汉洪山礼堂观看黄梅戏《过界岭》,毛主席看完戏后问:“你们湖北的黄梅戏怎么跑到安徽去了?”当时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向毛主席报告有关情况后,毛主席笑道:“原来你们的黄梅戏是被大水冲到安徽去的啊!”毛主席的一句笑谈,揭示出黄梅调传到怀宁古镇石牌的真正原因。
湖北省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旧时大部分地势低于江岸,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频发的水灾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调,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而当时的古镇石牌是粟布云集、货贿泉流、社会安定、文化昌盛,当黄梅县灾民沿江而下,一边逃荒乞讨,一边串村卖唱流浪到了当年有“小上海”之称的石牌,所以黄梅调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大水冲到了安徽怀宁石牌。
“怀腔”融合黄梅调,形成了早期的黄梅戏,而早期的黄梅戏随着皖河传到了安庆后,再融合安庆官话唱戏和念白,就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黄梅戏。现在,全国各地唱黄梅戏用的都是安庆官话。故此,黄梅调(也称采茶调)发源于湖北黄梅,“怀腔”及融合黄梅调后形成的早期黄梅戏发源于怀宁石牌,而现代意义上的黄梅戏是在安庆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的。这也就是古镇石牌被誉为“京黄故里、戏曲之乡”的真正原因。
战火洗礼猫山岗,日军蹂躏遭重创
石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这里便成为太平军与清军争夺的主战场之一。
年,太平军自武汉挥师东下,清军望风而逃。9月,石达开奉命率大批文武官员自天京至安庆,设防镇守。由于石牌为安庆西部要隘,为筑牢安庆的天然屏障,石达开随即调派重兵在石牌设城防守。太平军选择临河猫山岗地,筑起一座“新城”。新城分里外三层,开有东、南、北三面城门,结构坚固,易守难攻。有史料记载,城墙高1丈多,上下均留炮眼,周围挖有深壕数道,另有护木城6道,桩签密布,驻军数千。
年9月22日,清军多隆阿率部两万多人,由宿松进驻茶婆岭(今怀宁县腊树镇)。24日夜,清军乘夜色突然向猫山新城发起袭击,他们“越壕爬沟,施放喷筒火箭”,太平军奋起炮击,英勇抗敌,战斗通宵达旦,至次日清晨,守军终因兵力不足,武器不精,加之城内起火,援军受阻,数千太平军将士壮烈牺牲,石牌失陷落入清军之手。
岁月沧桑,多年过去了,石牌“猫山保卫战”这一太平天国革命战争史上最壮观的一页,使人们至今难以忘怀。猫山周边隐约可辨的城壕,青山环抱的新城轮廓,时时提醒后人要永远记住这段恢宏的历史。年12月,怀宁县人民政府将此遗址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正是因为石牌是军事要塞,抗日战争时期,怀宁县政府曾在上石牌办公,指挥全县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年6月,日军侵占石牌40余天,将石牌正街、后街和汀字街0余间商店民房烧毁。年10月,日军飞机10多次轰炸石牌,烧毁商房民宅多间,人员伤亡惨重,上石牌伤亡50多人,下石牌炸死80多人。年10月,日军在石牌又烧毁房屋余间。抗战8年,日军在石牌累累犯下滔天罪行,烧杀淫掠,罄竹难书。石牌后人要永远牢记这段历史之殇,中华儿女永远不能忘记这段屈辱的历史。
原怀宁政府大楼王宝廷友情提供据《怀宁县志》记载,年3月24日,皖西军区四分区巢芜独立团团长张有道率一营进驻石牌。翌日,在石牌潘家宗祠前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告怀宁县解放。
怀宁县政府(-2)王宝廷友情提供河网纵横鱼米香,水乡泽国有涝时
我眼里的石牌,抛开区域的概念,潜山、太湖、望江及怀宁,恰似丁香花的四片花瓣,石牌就是这朵花的花蕊。
解放前,石牌地区河网纵横,河湖港汊四通八达,圩堰沟渠星罗棋布,如今的庆洲河(古称前街大河,是皖河古河道)、交子河、麻塘湖、大塘湖都与长江相通。夏天,河边菖蒲、芭茅、菱角菜和枸杞随处可见,水鸟成群,莺歌燕舞,鹅鸭游弋,鱼翔雁肥。秋冬退水后,浮游生物和水草枯萎,历久沉淀形成沼泽沙洲,千百年来如此循环往复,成就了石牌地区肥沃的土地和宜渔、宜稼、宜居的“鱼米之乡”。
年以前的前街大河(现在的庆洲河)与皖河贯通,流经下游两里半至望江新坝,河边有石牌前街、正街两大水运码头,石牌商贸的兴旺也与前街大河紧紧相连。60年前端午节前后,还能看到前街大河两岸锣鼓喧天,彩旗招展,河中龙舟竞发的宏大场面。石牌旁边的麻塘湖,水利资源丰富,湖光旖旎,盛景多处,湖水经雷埠桥下端大塘湖,分流至望江武昌湖和皖河农场,进入皖河后流入长江。
年和年的两次特大洪水,同时淹没了上、下石牌街道,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政府的管理职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年洪水退去后,面对石牌上街、中街、下街常受水害、河网分割的状态,年开春,怀宁县政府提出“保存下石牌,淘汰上石牌,扩建猫山”的总体构想,并开始修筑同马大堤皖河段,将上石牌至于大堤防护之外,堵死前街大河的庆洲河口,规划建设上石牌与下石牌(永兴街口)之间的建设路。年,同马大堤皖河段(官坝头至皖河口)建成,随着皖河改道,游人如织、商贾接踵,乘船至下石牌的客商行人逐渐减少,前街大河的正街、前街水运码头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石牌的兴盛与衰落是水的历史,因水而兴,既有舟楫之便,又有商贸之利;因水而衰,既有水患之虞,又有航运失能。上下石牌遭受水害,多因上游岳西、潜山、太湖山洪叠加,下游长江之水倒灌,同马大堤皖河段建成后,并经过多年灌浆加固,加上上游的花凉亭水库蓄水调控,长江上游的葛洲坝、三峡大坝建成,使得古镇石牌水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治理。由于水流量减少,水害减轻,河沙逐年沉积,河床慢慢抬高,石牌水路运输也就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取而代之的是公路、铁路、高速路、航空运输。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石牌因地处皖河之滨,属华阳河分洪区,为优化城镇布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怀宁县城迁址高河。
昔日羊肠乱坟岗,今日繁华建设路
年以前,下石牌的北端止于永兴街口。出永兴街口,就是通往上石牌的一两尺宽的泥土路,路的两边有几间卖茶的草屋,此外就是荒地、菜地和乱坟荒冢,此处也是国民政府处决人犯的刑场。
年到年,怀宁县政府从上石牌迁移至下石牌,其他乡镇来县政府办事的人员,都是从鲶鱼头渡口乘船过渡到上石牌,再经过一里多一两尺宽的泥土路,到下石牌的永兴街北端。由于行人增多,路边也陆续新添了几家单位,如邮政代办所、县供销合作社、县粮站仓库、姜网小学。
年,怀宁县政府提出建设下石牌、堵死皖河庆洲河口,规划建设一条“建设路”作为县城的主干道。此路南起永兴街口,向北延伸一里多(米)到皖河大堤下,宽约10米,路边统一栽植枫杨和刺槐树,并树立电线杆安装路灯。年,在建设路两边相继建设落户的单位有县邮电局、县供销社、皖河饭店、县医药公司、百货公司、糖业烟酒公司、人民银行。年竣工的皖河饭店,以其三层楼、水泥外墙、平屋顶等建筑新元素,成为石牌的标志性建筑。上个世纪60年代初,医院、县食品厂、土产杂品公司和县文化馆相继建成落户。文化馆的院子很大,里面有县图书馆和少年之家,院子中间有篮球场,每逢星期六下午或晚上都有篮球比赛。
年,怀宁县电影院从前街与莲花塘之间的旧址迁出,新电影院建在原文化馆大院内。新电影院采用钢筋水泥全框架结构,气势宏伟、装饰华丽,影院大厅设二层看台,座位也将老电影的条凳,改成每人一个坐位的场馆专用座椅。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当时县城文化娱乐活动的局限性,看电影成了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当夜幕降临,电影院门前是摩肩接踵、人流如潮,小商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那扑鼻而来的阵阵香味,令人回味,令人垂涎。影院大厅内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像《少林寺》《三笑》《红楼梦》等电影,是一票难求。
医院老院区王宝廷友情提供建设路农贸市场的蔬菜、水产品、鸡鸭猪牛羊、土特产品平时都在场内交易,每年都有1个月的时间,建设路是特别热闹,特别拥挤,用石牌话讲,叫“竹篙子都插不进去”。由于位于石牌周边的皖河农场、太湖、潜山、望江等乡镇几十万人,都到石牌来采购年货,建设路的农贸市场及建设路、中心路、皖河大道,都成为“骑市贸易”采购年货的交易场所,每天从半夜两三点到晚上七八点,整个建设路周边都是人头攒动、人潮涌动、人声鼎沸,好不热闹。
建设路中部被皖河大道横穿而过,向东米便是石牌皖河大桥。年11月,石牌开始建设皖河大桥,此桥为6孔石墩木质(东北松)大桥;年2月竣工通车;年5月被特种车辆重压垮塌停用;年5月,在原址原墩重建水泥钢筋预制构件中桥。南桥是石拱桥,北桥是双曲拱桥,三座桥全长米,桥面宽9.5米,年7月1日通车至今已有50年历史。皖河大桥的通车,结束了怀宁县城不能通车的历史。
物华天宝多贡品,舌尖石牌悦龙颜
“龙凤贡面”原名“长生面”,产于怀宁县石牌镇下街。相传北宋时期,怀宁石牌有人在朝中为官,七十寿辰时,其弟千里迢迢将家乡的“长寿面”送京祝寿;后来,其兄又将此面送给宋太祖赵匡胤进“御膳”。宋太祖因觉“长寿面”美味可口,传旨年年进贡,故称“龙凤贡面”。该面入口柔软,味道鲜美,芳香四溢,唇齿留香。
相传“顶雪贡糕”在清光绪年间,由太平人盛梓元在石牌开办的“盛天长”杂货店创制。光绪三十二年(公元年),因参加南京地方产品大会比赛时名列前茅,李鸿章将此糕点送给慈禧太后品尝,深受慈禧太后赞誉。此糕有色泽洁白、软绵酥松、香甜可口、厚薄均匀、搓推似牌、曲卷如纸、点火即燃等特点,被定为贡品,遂称“顶雪贡糕”。
石牌马嘴麦鱼又称“凤凰鱼”,因“其大如麦,以麦秋去,故名”。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记载,此鱼主要产于马嘴的石河、白鳞畈的凤凰溪等河段,一般每年的麦黄时节成熟。明清两代,此地所产“麦鱼干”曾为贡品,石牌百姓也称此鱼为“贡鱼”。
石牌城西的麻塘湖,湖水碧波荡漾,风景纯美如画。日落之际,霞光万丈、湖面耀金。水质清纯、湖草丰茂,特别有利于野生鲫鱼的生长和繁殖,该湖所产鲫鱼形体硕大,肉质肥美,誉满中华。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华访问期间,周恩来总理亲自设宴招待。菜肴里就有麻塘湖的鲫鱼,让尼克松总统赞不绝口,据说尼克松总统在访华期间,尽管菜肴每餐都不尽相同,可每餐都少不了麻塘鲫鱼。
舌尖上的石牌不仅悦龙颜,更悦百姓,我就特别怀念老石牌的各种特色小吃。建设路“工农兵饺面馆”的馄饨,后街茶壶楼隔壁“石牌饮食商店门市部”的油条、油撒子(细长)、油香(圆形,中间有两孔)、狮子头、侉饼、朝笏板(长方形的侉饼)远近闻名,供不应求;还有军招的渣粉肉、皖河饭店的油焖狮子头、姜明望炸的油条、雍师傅的肉包子、姜网的三毛豆腐……当然,老石牌的“龙凤贡面”“顶雪贡糕”“麻塘湖野鲫”“龙凤溪麦鱼”更是舌尖上的王者,这些都是留在石牌人味觉的传统记忆。
老石牌的烟也很有特色。抽的烟是黄烟,抽烟的工具是黄烟棒和黄烟筒,装烟丝的是小铁盒(就像现在的印泥盒),还有草纸卷成的杆状点烟媒子(就如现在的打火机)。黄烟棒是将黄烟点燃后直接抽吸,黄烟筒是将黄烟点燃后,烟经过水烟筒里的水过滤,“咕噜咕噜”地从口腔吸入。烟枪和烟筒可以相互传借,但黄烟丝是自带的,抽烟的最佳状态是用点烟媒子点燃黄烟后长吸一口,那烟从口腔吸入,再在胸腔转个圈后,从两鼻孔中缓缓喷出,那种如仙如痴的神态跃然脸上、醉如梦中。我记得老石牌后街还有一个切黄烟的作坊。
老石牌的茶是清一色的绿茶,有龙池香尖、天柱云雾、岳西翠兰、太湖谷尖等。老石牌汀字街口茶摊、后街百货公司旁茶摊、永兴街与建设路交叉路口茶摊等,都极赋盛名,一分钱一碗的大碗茶,谈古论今的坐处,国内国际的舆论场。
十年求学苦亦乐,师恩似海暖心涯
我的小学和中学是在年至年这十年中度过的,当时小学是五年制,初中是三年制,高中是两年制。
怀宁实验小学王宝廷友情提供怀宁县实验小学位于后街城隍庙,学校创办于年。读书时,我们年级只有两个班,因为我们班同学基本上是、、年出生的。我家离学校也就米路程,拐过莲花塘就到了。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语文老师是吴品莲,算术老师是潘帮宪,校长是吴品莲老师的爱人杨积云。现已耄耋之年的吴品莲老师是我的启蒙老师,5年前,我在怀宁高河体育中心偶遇了正在运动健身的吴老师,看到吴老师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我打心眼里高兴。吴老师总是面带笑容、和蔼可亲的样子。
年冬,我去了一趟石牌。老实验小学因打造“戏曲之乡”,已被拆除,但母校的身影仍然历历在目:走进校园大门,正面30米处,是一栋两层楼,中间是一个通道,左边一层是老师办公室,右边是教室,二楼是两间教室,楼板是木质的。从通道往里走,是一个1亩左右的院子,院子两边是四季青围成的花园,后面是一个U字型的教学楼,吴老师的宿舍就在教学楼右边;教学楼中间还有一个水泥做的乒乓球台,我的乒乓情结就源于这里。学校大门左边的一块小空地上,安放一个单杠和一个双杆,与空地相连的是一排教室,教室的顶头有一排横置的宿舍和四间教室,当时刘观贞老师和蒋恩普老师的宿舍就在那一排;学校操场有一个土篮球场,篮球场的后面是厕所。
我们小时候认字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认识圩、塅、垅、墩、咀、畈、牌等等,因为石牌大街小巷周边附近都充斥着这些字,要是不认得说不好,会被别人笑话的。小学的时光是快乐的,滚铁环、抽地老鼠,上树掏鸟、下河捉鱼,不像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这么大。我们那时唱红歌,唱样榜戏,毛主席的“老三篇”都能倒背如流。
初中三年是在怀中度过的。当时我们年级只有四个班,我在一班,校长是柳立风,政工是刘观贞,数学老师夏波涛,语文老师赵大元,英语老师杨淑珍,物理老师尹惠明,化学老师程从善,历史老师刘刚,政治老师王启方,体育老师郝集才。这么多老师中,记忆最深的是班主任夏波涛,夏老师是岳西人,上课时浓厚的乡音使我们倍感亲切,虽然夏老师毕业于安庆师范,但教书水平和管理学生的能力都是出类拔萃的,只要夏老师出现在课堂上,学生就没有交头接耳的,就是班上最调皮捣蛋的学生,对夏老师也是服服帖帖;不过夏老师中年早逝,我一直都悲伤不已。
高一是在怀中清河分校度过的,当时我们去分校的口号是:“长岭岗上练红心,清水河旁闹革命。”我们一边学习,一边由老校长刘源带我们参加劳动,“双抢”(抢收抢插)使我们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在清河分校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三件事是:一是我和章学余、孙国毅,经常周一早上从石牌跑步到20多公里外的清河分校去读书。二是我外婆每个周日都要准备一瓶酱干焖黄豆炒腊肉丁或腊鸡丁,让我带着去上学,那是一周吃的菜。三是有些高情商早懂事的同学,通过清河分校这种特殊环境的学习、劳动和接触了解,有几对还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现在他们一直生活得都很幸福(胡松海、杨小燕,程建强、殷瑛,许宁、王月霞,江潮、何丹阳,顾勇杰、宋云,宁黄送、程国兰,刘犬发、汪碧霞,王健、朱怀宁,汪明、张玲,卢兵、胡小平)。高二时,我们回到了石牌怀中本部,高中的语文老师是胡自耕。胡老师满腹经纶,出口成章,平易近人,待人谦和,胡老师当年过年所写的一副对联,现在还印刻在我的脑海:“一杆教鞭两袖清风,三尺讲台一身正气。”
老怀宁中学南大门我的母校怀中是安徽省示范高中,创建于年(清光绪三年),前身是凤鸣书院,年更名为“怀宁县立中学堂”。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连续轰炸石牌,大量民宅商店被毁,怀中被迫迁往怀宁谢家宗祠;年在县城石牌重建,先后命名为“石牌中学”“怀宁第二中学”,年命名为“怀宁中学”,5年怀中从石牌迁至新县城高河。
徽黄故里谱新篇,筑梦复兴竞风流
石牌镇位于怀宁、潜山、太湖、望江四个县市的几何中心,影响覆盖面积较大,有着巨大的商业优势和发展潜力。党的十八大以后,石牌镇党委、政府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以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繁荣的戏曲文化为中心,构建戏曲文化发展网络,建设“特色戏曲文化”国家级发展平台,建造尽显东方之美的“殿堂级”文化新城。
石牌镇以努力打造“戏曲文化名镇、品牌蔬菜旺镇、老城古街靓镇、商贸服务重镇、乡镇振兴强镇”为抓手,依托独特的自然环境,重塑古镇水乡灵韵;依托深厚的人文底蕴,重塑历史街区的古色古香;依托千百年来的文化沉淀和老字号品牌的魅力,注重打造永兴街的戏曲展示,永兴街西二巷的戏曲体验,后街的传统手工艺展示体验,正街的戏曲民宿,汀字街的特色餐饮,新民街的行政管理和服务。通过老城更新手段,激发老街新生活力,打造特色旅游名片,切实提升老街居民的生活品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古镇石牌始终未曾改变对黄梅戏的情有独钟,“出门三五里,处处黄梅声”,如今石牌民间黄梅戏剧团共有20多家,黄梅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剧团戏班既是黄梅戏早期发展的源泉,也是黄梅戏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围绕“京黄故里,戏曲之乡”这一主题,石牌镇将依托戏曲文化项目的实施,对外打造中华戏曲圣地,弘扬中国戏曲文化精髓,吸纳国内外投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对内重塑“京黄故里”名片,提升全国重点乡镇品味,拉动怀宁经济发展,逐步建设国家黄梅戏大剧院、徽剧大剧院、黄梅戏大道两条景观主轴,建设戏曲圣地石牌坊、曹禺朝圣雕塑、戏曲之根雕塑、大众舞台、程长庚及杨月楼故居等诸多景点。
人间四月芳菲尽,游子归来故乡行
年4月24日,应朋友相约,我们一行12人来到了我的故乡石牌。
首先,我们参观了京黄故里临展馆和石牌戏曲文化客厅;继而徒步来到潜水、皖水、长河三条河流的汇合处石牌口,来到了上街鲶鱼头的黑色岩石带——簸箕山;登上了猫山,看到了太平天国古战场的战壕、城堡;漫步在正处于重建和修缮之中的永兴街、丁字街、正街、后街、前街;观看了怀中和后街的实验小学旧址,走进了怀宁二中,这里曾是程津浦校长从严治学的地方;观看了后街城隍庙莲花塘旧址;步行在建设中的庆洲河岸边,我们还来到了建设路电影院、皖河电影院、广场电影院旧址(上个世纪60年代毁于火灾)。
现在永兴街口高大雄伟的石雕牌坊,是古镇石牌的标志性建筑,不管是游子归乡还是远方来客,都要在此驻足片刻。当我们沿着重建的永兴街向里走上永兴桥时,仿佛看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人民旅社,那是当时石牌档次最高的旅馆;仿佛看到了大江南医院——医院,那里有接骨神医何细伢(何晴岚);仿佛看到了我师兄孔祥林工作的地方——后街药店,那是我十几岁夜晚经常练拳的地方;仿佛看到了我外公负责的十好门市部,那里是百姓信赖的石牌老字号;仿佛看到了后街理发店(店内上方装有人力风扇),那是当时夏天理发最惬意的地方;仿佛看到了后街百货商店和布店往日的繁荣,还有他们空中飞梭传递“非子”(价格、贷款凭证)的情景……
石牌正街号留影令人捧腹大笑的是,当我来到自家正街老宅号门前,竟然懵了!为什么呢?借问老宅何处去?邻居笑指满地砖。因为老宅在我外婆名下,外婆已去世20多年。老宅危房被拆重建不仅可以理解,而且还要感谢石牌镇政府对老街危房进行重建或修缮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投入的巨额资金。我们一行人在老街遇到了不少街坊邻居、同学、同事和一起长大的老朋友,目睹古镇日新月异的变化,怀着对故乡深深的眷恋,此情此景更是想起了一首古诗:“桃里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晚餐,朋友安排在20多年前的老饭店惠泽园,面对熟悉的环境、熟悉的口味、熟悉的面孔,我感慨万千、激动无比,真是“劝君更尽一杯酒,游子归来泪满襟”。借酒壮胆,当时我为大家还即兴献上了两首小诗,其一是《故乡的月亮》:“弯弯的月亮/我愿和你一起流浪/仰卧在皖水那小小的船舱/让星星亮起羡慕的眼光//圆圆的月亮/我愿把你收藏/每天的晚上/挂上天空,照亮故乡”,其二是《故乡——你是一首诗》:“你躲在怀腔古韵的音符里/你藏在徽剧优雅的旋律中/你埋在石牌口的泥沙里/你站在鲶鱼头的岩石上/你长在汀字街的石条里/你开在猫山映山红的花丛中/你笑在古镇木门的门板上/你浪在宜塘河的水花中//我用时光折叠一只只千纸鹤/将她放进岁月的邮筒/寄给那远方的游子……”
今日石牌永兴街拙作欲呼石牌美,点墨难书古镇姿
皖河像一首抒情的歌曲,滚滚的波浪像一串串美妙的音符,传唱着石牌古老的神话,见证着石牌繁荣的过去和灿烂的未来。
石牌是个色彩缤纷的世界,灰色是你街道屋面的小瓦,红色是你猫山顶上盛开的杜鹃,绿色是你邵塅的竹浪,白色是你庆洲的千亩棉云,蓝色是你麻塘湖的万顷碧波,黄色是你万全圩的油菜花海。
石牌虽然经历了上街全部拆除的伤感,经受了县城搬迁的彷徨,但是今天的石牌正在书写凤凰涅槃的东方达沃斯神话。当你再次站在猫山顶上,再次伫立皖河岸边,再次漫步在永兴街、后街、丁字街、正街、庆洲河旁……用心能感受石牌跳动的时代脉搏,用眼能欣赏石牌变化的古镇新姿,用耳能倾听石牌的黄梅乡音,用舌能品尝独特的古镇风味。这里是戏曲复兴的舞台,这里是投资发展的热土,这里是徽商腾飞的战场,这里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彼岸。
青砖小瓦马头墙,朱角飞檐鱼悬梁。帆船竹筏排成行,黄梅声声飘古巷。石牌——你有美如天籁的熟悉乡音,石牌——你有醇厚绵长的难忘乡愁,石牌——你有历久弥香的过往,石牌——你更有璀璨华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