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青海地方志书的编纂史地研究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清末民初:青海——地方志书的编纂、史地研究论著,

1、地方志书的编纂

我国历来有编修地方志的优良传统。近代以来,青海在地方志编修方面取得了比较大的成就。由邓承伟修、来维礼等纂的《西宁府续志》成书于清光绪四年(年)。该志严格遵循乾隆《西宁府新志》的纲目和体例,记载了乾隆十三年至光绪四年的史事,共9卷。民国25年(年),西宁人基生兰续写《志余》一卷,依原志体例,续记了光绪五年(年)至民国17年(年)的史事,附在续志之末,合为10卷。共47目,近代以来青海东部的主要史实赖此书得以保存。光绪三十四年(年)丹噶尔贡生杨治平(字景升)撰修的《丹噶尔厅志》,体例完备,内容翔实,尤其对嘉庆、道光年间丹噶尔地方商业兴盛,内地与蒙藏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状况记载详备,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该志条贯清晰,叙事准确,受到后来史家的称赞。清末丹噶尔同知康敷熔所著《青海地志略》、《青海纪》各有抄本传世,对清代青海西部蒙藏民族的分布等有简明的记载。年,由刘运新修、廖徯苏等纂成的《大通县志》,风物掌故采备周详,内容丰富,对大通自雍正初设卫以来到民国初年近年的历史和现状详有记述,唯内容稍嫌凌乱繁冗。其他还有《采录大通县乘轶稿》(佚名)、姚钧纂修的《贵德县志》(稿本,纂成于年)等地方志书,各有所长。

年,青海省准备编修省志,委基生兰、余人、马霄石三人主其事。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工作未能切实开展起来。年,重新成立了《青海通志》编纂委员会,省政府通令全省各级行政部门组织人力,搜集史志资料。年,编委会将各地报来的史志资料整理成《青海省通志志料汇编》21种,但因国民党政权迅速垮台,修志工作告罢。

2、史地研究论著

民国以前对青海历史的专门研究基本属于空白。民国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渐次展开,出现了不少著述。年,周希武随甘肃边关道尹、边界勘定大员周务学去玉树勘界时,对玉树地区的政治历史、山川物候、民族风情等进行了周详调查,将调查所记汇编为《玉树调查记》上下卷,并附有《宁海纪行》一卷。该书类同地方志书,内容翔实,详略有据,且富有文采,甚受时人推重。周希武的史地学术著作还有《(汉书地理志今释》、《读通鉴》札记》、《边事纡筹》、《甘肃水道图说》等。青海建省前,甘肃省教育厅长马鹤天来青考察经济、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写下了《西北考察记·青海篇》,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此前后出现的风土调查记和史地著作还有聂守仁的《甘肃大通风土调查录》,杨希尧的《青海风土记》,丁耀奎的《西宁水道经流考》等。

湟源人朱绣于年奉命赴西藏规劝十三世达赖喇嘛内向,他入藏后,收集了大量英藏双方的各种文件资料,写成(西藏六十年大事记》,详细记载了从清同治二年(年)英人入藏到民国9年(年)间英帝国主义侵略、控制西藏的始末和西藏上层的活动情况,并附录了种种密约和条款。这本书对研究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的历史有重要价值。年,在友人邵飘萍协助下,该书得以公开印行。次年,日文译本在东京出版。

青海建省以后,在“开发西北”、“建设青海”的口号声中,一批本省和外省籍的学者争相研究、考察青海,出现了一些研究介绍青海的著作和论文。主要的有:中华西北协会于年编印的《青海》,沈焕章于年编著的《青海概况》,周觉生于年印行的《青海》,吴均于年印行的《青海》(上册),周振鹤于年编著出版的《青海》,许公武于年出版的《青海志略》等。这些著作综合介绍了青海省的自然概况、历史沿革、政治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民族宗教、寺院名胜、风俗习尚等,这些书的出版印行,对外界了解青海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民国时期,《新西北》、《西北通讯》、《地学杂志》、《新亚细亚》等刊物时常登载研究青海历史的文章。白月恒、陶懋立、黎小苏、白曙天、陈秉渊等先后发表过这方面的论文。虽然当时对青海历史的研究多限于史料的引述和设释,但仍有一定的学术意义。

出生于青海同仁县的著名藏族僧侣学者更敦群培采用《新唐书》中的史料和敦煌遗书中吐蕃古藏文文书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编著了藏族历史著作《白史》(藏文)。他敢于突破以往僧人写史的种种束缚和局限,善于运用最新资料,采用独特的研究方法,撰写史书,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在学术界、宗教界引起较大反响。《白史》不仅有一定的史学价值,而且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154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