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同仁县积极推行非遗传承扶贫模

青海新闻网讯近年来,同仁县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依托唐卡、堆绣、泥塑制作等非遗产业优势资源,通过党政主导、政策扶持、技能培训、搭建平台等方式,积极推行“非遗传承+扶贫”模式,有力带动了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技艺创新、增收致富。目前,确定文化个体、集体民营企业家,开办热贡艺术传习中心26个;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其中国家级11名、省级16名、州级59名、县级81名。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万元,扶持文化产业龙头企业4家,贫困户户人,户均增收元、人均元。

党政牵头建立机制,为群众脱贫系好“安全带”

落实非遗生产性保护帮扶机制。积极落实《黄南州金融支持热贡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用地保障、财税支持、资源倾斜等方面对文化公司、非遗传承人进行重点扶持,县委县政府协调金融部门为国家级、省级传承人及普通艺人发放贷款余万元,为生产性保护提供资金保障,促进传习及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完善非遗主体关怀机制。加大对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民间工艺大师的关怀力度,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及管理办法》《热贡文化特殊人才贡献评比办法》,通过综合施策,鼓励和扶持了一批以唐卡、泥塑、堆绣等为主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目前,青海仁俊热贡艺术有限公司、热贡画院、龙树画苑、石源石材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已成为文化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主力军”。建立非遗传承人激励机制。积极落实各类项目补助经费,大力支持非遗传承人收徒传艺向困难人群倾斜,促进传承人自觉履行传承义务,确保在非遗扶贫工作中“有科学规划引导、有专业人才支撑、有必要经费托底”。加大代表性传承人奖励力度,每年向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传习补助2万元/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发放传习补助元/人;对履行义务好、表现突出的代表性传承人在兴办传习中心方面给予支持,优先安排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内一线城市热贡文化宣传推介活动。

各方联动推进培训,为群众脱贫加装“推进器”

实施分类培训。以实施“精准扶贫·文化先行”“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活动为载体,对贫困地区传统手艺传承人、学徒和从业者开展分类培训,在州职业技术学校、州民族高中开设热贡艺术文化班,将唐卡、堆绣、泥塑、藏戏等列入精品课程,邀请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为导师和讲师,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受众余人。示范引领培训。鼓励传习所、非遗传承人免费招收贫困农牧区大学、高中毕业青年为徒,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每年招收学徒50名、省级美术大师招收30名、热贡艺术传承人招收20名,累计传授1.6万名贫困群众致富技艺,增强了贫困家庭就地就业、自我发展创业的能力,实现了由“口袋扶贫”向“脑袋扶贫”的转变。建立清单培训。整合就业、农牧、扶贫、文化等培训项目资源,根据群众脱贫需求,坚持按需培训,在实地走访调研的基础上制定“贫困户培训清单”,详细列出贫困户姓名、帮扶产业、培训需求、技术帮扶联系人等信息,结合“清单”有针对性地举办唐卡、堆绣、泥塑、特色民族用品制作等培训班期余人次。

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为群众脱贫铺就“致富路”

借助社会力量。将热贡唐卡、堆绣、木雕、剪纸、银饰、服饰等研发生产与现代商业展售相结合,借助文化公司销售渠道和农村电子商务平台不断扩大销路,通过线上体验、线下互动销售,将培训学员制作的手工艺品推向省内国内,今年以来,与北京大承百艺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订单余个,促进群众增收2亿余元。借助传媒平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紧紧围绕津洽会、青洽会、藏毯展等重大经贸活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积极推介特色产业,累计完成销售和订单额达1.8亿元。突出打造特色传统文化与旅游业紧密关联的新型业态,探索建立与国内外旅行社联合推介、互惠互利的营销模式,当地文化公司与省内外50余家旅行社签订合作协议,依托热贡唐卡艺术博览会、热贡唐卡绘制大赛、藏戏汇演等大型宣传活动,通过展示销售、互动体验,吸引省内外游客购买文化产品,今年实现销售额2.1亿元,实现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稳步脱贫。借助产业引领。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整合财政扶贫产业发展资金,鼓励支持贫困群众以入股文化产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集体组织等形式,带动户贫困户人增收万元,成功探索出贫困群众走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路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46.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