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巡回法庭播撒法治阳光

组织社区群众旁听案件审理。

巡回法庭走进牧民家中。

公开审理同仁县首例销售假药案。

巡回法庭进村庄,为村民现场普法。

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法官以案说法。

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本报记者刘伟摄

基层人民法庭承担着基层矛盾化解的重任,是化解矛盾纠纷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人民法院发挥审判职能,真情维护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用一个个温暖又实惠的司法举措使法院和群众的心连在了一起。

巡回法庭,办案普法两不误

不久前,同仁县人民法院在双朋西乡双朋西村广场举行了一次巡回法庭庭审活动,审理了被告人桑某抢夺他人手机一案,被告人家属及当地群众旁听了该案的审理,法庭当庭判处被告人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两千元。

庭审过程中,公诉人首先宣读起诉书,并出示证据指控被告人,明确其犯罪事实与罪名,提出量刑建议,桑某当庭认罪服法,另外,法官当庭对其进行法制教育,对现场群众进行释法说理,警示社会大众要遵纪守法。

审判庭法官薛长清说,农牧区地广路远、群众出行不便,巡回法庭不仅把一大批纠纷矛盾化解在了农牧民的家门口,还起到普法警示教育效果,赢得当地群众的大力称赞。

隆务镇霍尔加村村民罗藏扎西和妻子赵某在离婚过程中因耕地拆迁补偿款归属问题发生了争议,而罗藏扎西的母亲则认为儿子与儿媳无权处置拆迁补偿款,便托人来法院寻求帮助。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法院工作人员专程来到霍尔加村罗藏扎西家中,就在其屋檐下进行审理,看到法官专门到家里来,罗藏扎西的母亲感到既意外又欣慰,全家人很快就在巡回法庭的调解下达成协议,使该案当场顺利结案。

这是同仁县人民法院开展巡回法庭审判工作的一个缩影。从年开始,该法院选派骨干力量加强巡回法庭建设,负责审理偏远地区各类民事案件,不仅解决了当事人在司法诉讼中的劳苦奔波,而且及时将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到每家每户。

诉前调解,社会矛盾巧化解

诉前调解工作可以缓解人民法院的审判压力,及时化解纠纷,使案件繁简分流,实现审判提速。

年,“同仁县法院诉前调解中心”挂牌成立,并在全县12个乡镇建立诉讼联系点,由各乡镇一把手或者司法所干部担任联络员,开始正式受理辖区民事纠纷调解工作。

综合审判庭法官助理张清栋说,调解中心由双语能力强、办案经验丰富的未入额法官参与案件调解和法律咨询,其中,美多措、陈云、马钧三名调解员在县法院从事审判工作超过30个年头,年龄均在55岁左右,具有非常丰富的工作经验。

调解中心成立以来,全面推行标的额为两万元以下的小额速裁机制和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机制,力求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案件繁简分流,提高了诉讼效率。同时,联络员在群众和法院之间反馈诉讼信息,各种力量合力合拍,拧成一股绳,织成了一张司法服务网。

今年4月初,四川籍农民工金先勇经人介绍认识了当地虫草经营户多杰,双方约定,从5月中旬开始,金先勇随多杰采挖虫草,期限为55天,工资元,然而虫草采挖结束后,多杰却以各种理由拖欠对方工资,迟迟不予支付,经历了数次讨要工资都无功而返之后,人生地不熟的金先勇一纸诉状将多杰告上法庭。

接到案子后,县法院调解中心马上派出法官展开调解工作,法官向多杰宣讲了相关法律规定,让他知道了尽早解决此事的重要性,最后双方握手言和,多杰表示将在约定时间付清所欠工资,原告金先勇也随即撤诉。

负责结案的法官张玉香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拖欠工资等劳动纠纷案呈逐年上升趋势,在裁判或调解此类案件上不能仅仅判决了事或者将工作推到执行环节,而要切实将农民工利益放到首位,为他们撑起法律保护伞。

截至目前,同仁县人民法院共调解撤诉结案件,调撤率为73%;让家庭琐事不出村、纠纷矛盾不上交,诉前调解成了矛盾一线名副其实的“灭火器”。

双语审判,亲民举措暖人心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双语法官用本民族语言和藏族群众交流沟通,还能结合当地习俗调解、审判案件,然而通晓民族语言的法官短缺一直是制约少数民族地区法院审判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今,农牧民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案件数量不断增加,双语审判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审判庭庭长吉毛先的办公室,她拿出一本由省高级人民法院颁发的《青海省民汉双语法官证书》介绍道,双语法官使当事人更加了解国家法律法规,也避免了在庭审过程中因为语言不通或者翻译不准确而造成的误会,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双语审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同仁县人民法院持续加强双语法官培养工作,定期组织法官赴省内外开展双语庭审培训,全省50多名双语法官中同仁县法院就有6名,诉讼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该法院各业务庭基本配备了通晓藏语的双语法官,对有双语诉讼需求的案件,推行全程藏语审理,并用藏汉双语制作、发布法律文书,确保藏语开庭率达到%;庭审过程也由法官助理全程录像,然后上传至“青海省庭审直播网”接受社会监督。

“双语审判加上互联网庭审直播过程使藏族群众了解了法院开庭审理的整个过程,更能拉近法院与藏族群众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加敬畏法律,真正做到了将庭审的过程变成法制宣传教育的过程。”同仁县人民法院院长郭振海说。

为了确保困难群众真正打得起官司,县法院还推行电话、互联网预约立案等简便方式,通过手机短信、自助终端、热线电话等途径告知立案当事人办案信息。此外,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减缓免,对个别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特困人员,法院对其争取司法救助,年至今,减免金额已累计达到20万元。

播撒法治阳光蓝天白云下,这一支手握天平的队伍正在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办案方式努力践行着他们的诤诤誓言,在草原上播撒着法治阳光。

作者:刘伟来源:青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66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