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家唐卡制作公司画室内,画师万玛南加正在一副唐卡作品上勾勒细节。新华社记者任延昕摄
新华社兰州11月20日电(记者任延昕、文静)万玛南加公司的画室里,四位年轻的唐卡师盘腿坐于蒲垫上,一手持笔,敛息凝神,在画布上勾勒出深浅色块。阳光斜斜洒入,数十幅临近完工的唐卡靠墙静置,等待着最后的“点睛”之笔。
师从父亲夏吾多杰,27岁的万玛南加和师兄弟们沿袭着古老传统,同时也是唐卡绘制最重要的一步:在为画中佛像开眉眼前沐浴焚香,由老艺人择日完成。
万玛南加来自被誉为“中国唐卡艺术之乡”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他与父亲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成立了甘南州东噶尔唐卡文化产业有限公司,从事唐卡加工、销售及唐卡师培训。
唐卡是藏民族文化中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画师在锦缎镶边的布轴上作画,内容多为宗教、藏族风土人情等,已有千余年历史。
对于昔日在辽阔高地上逐水草而居的藏族人,一卷唐卡是艰辛日常中的精神寄托。而对于今天的唐卡匠人,这项传承更是一次漫长的“修行”。
28岁的贡保南加是夏吾多杰的大徒弟,学了11年唐卡,他深知其中不易。唐卡绘制工艺复杂,制作周期短则数月,长则十余年,包括画布制作、起稿、着色、勾线、铺金描银、开眉眼、缝裱等程序。构图要求严格,画中山川、日月、花草等均需妥善布局,再由浅入深,层层上色,有时仅起草图就能花费数周时间。
年轻唐卡师跟随老师不仅学习绘制技艺,还需了解画中人物和背景故事。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支起画架,一画便是一天光景。
“老师对我们要求严格,为了保持头脑清醒,数九寒冬我们都要在室外练习。”贡保南加说。
23岁那年,他花了两个月,独立完成了一副50厘米宽、80厘米高的药师如来画像。“五官和面部表情是最后完成的,画到最后手都紧张到发抖,生怕搞砸了。”他说。
画中所用颜料均由金、银、玛瑙、松石、朱砂等天然矿石研磨而成。如今这幅“毕业作品”被陈列在公司的展厅里,色彩依然绚丽。
11月13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一家唐卡制作公司工作室内,画师贡保南加(右)和普措多杰正在绘制唐卡。新华社记者任延昕摄
上千年的历史中,唐卡曾是寺庙里的供奉。如今它作为一种重彩工笔画艺术,逐步融入社会。
万玛南加的公司虽成立不久,但产品销路广,多销往青海、西藏等地,今年8月新增了出口俄罗斯、尼泊尔等国的业务,仅半年销售额就已超40万元。还有不少企业和个人找上门来下订单,要求私人订制。
“有了口碑,我们不愁订单和销路,一直都是供不应求的。”万玛南加说。市场化也保障了唐卡师的收入,据介绍,一个成熟的唐卡师日薪可达元。
年,中国推动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提出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调动年轻一代从事传统工艺的积极性。
年轻人的加入让传承焕发生机。万玛南加的公司目前有30多名唐卡学徒,其中不乏“90后”。
19岁的崔豪是刚入师门不久的小师弟。年,他从家乡安徽省亳州市跟随叔叔来到甘南州玛曲县,第一次见到唐卡便心生赞叹,“太华美了!看了就想学”。他每天静坐12个小时,从画山水、行云到画佛像、宝座,学习生活磨砺了他的性格。
“刚开始都坐不住,如今已经可以沉浸其中找到乐趣。”他说,“我想要沉下心好好学,今后也能靠唐卡自己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