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热贡龙树画苑唐卡教室内,十余名学员盘腿而坐,起稿构图、上色晕染、用金作画……笔尖轻触画板,顺着线条勾勒出层次分明、细节精准的的图画,静谧的画室里能清晰地听到呼吸声,艺术的气息萦绕在空气中。
位于同仁县隆务镇吾屯下庄村的热贡龙树画苑,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参与下,采取集中培训传授技艺、创作绘制大型精品唐卡,挖掘热贡艺术资源,打造热贡艺术品牌,在现有产品的基础上发展旅游纪念品、堆绣、刺绣、藏式家具等系列产品,每年培养艺人达余人,并在全国设有数十处唐卡销售展示窗口和销售网点,带动了周边村庄户农户从事热贡艺术产业。目前,长年接受培训的学员共有98人,其中72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同仁县热贡龙树画苑的学生正在专心作画
“我们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会倾向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孩子,还会免去学员学费、食宿费用等。”热贡龙树画苑副院长完德尖措说。据介绍,这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孩子心思往往更加单纯,更容易“静心”,会将作品完成得更好。
今年19岁的斗拉官却乎正在聚精会神地分色晕染。在他的笔尖下,颜色分明、错落有致,画像呈现出极强的凹凸立体感。
绘制唐卡是一门学问,一幅精美唐卡的完成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斗拉官却乎已经在这里学习了四年多的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已经掌握基本的要领。
这个略显腼腆的大男生告诉记者,他是同仁县隆务镇吾屯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4口人,只有他和姐姐两个劳动力,以往仅靠低保维持全家人的生活。“来这里学习,就是希望依靠自身的一技之长让全家人生活的好一点。”姐姐措吉现在也在这里学习,两人一年的收入将近6万多,家里的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在龙树画苑唐卡教室的楼道内,“脱贫先立志,致富靠自己”几个大字格外醒目。斗拉官却乎说:“这就是我的真实想法,希望能在这里好好学习唐卡,学成后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唐卡工作室。”
斗拉官却乎聚精会神地在唐卡画像上分色晕染
斗拉官却乎所在的隆务镇吾屯村是“中国唐卡艺术之乡”。在吾屯村,随便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都会看到正在专心作画的热贡艺人,在这里几乎“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这里的贫困户多数都掌握绘制唐卡的技能。
近年来,同仁县以“文化扶贫”为突破口,依托热贡文化资源优势,采取“政府+文化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将现有较为分散的热贡文化企业和培训资源有效整合起来,着力打造文化扶贫产业园及扶贫车间。目前,已初步建成唐卡、堆绣、泥塑、木雕、石刻等5个文化扶贫产业园创作基地,下设各类扶贫车间20余个,今年接受培训创业余人,其中贫困人口余人,力争到年培训人员达到0余人,基本实现有意愿的贫困人口掌握一门热贡艺术技能,增加可持续增收的能力。
同时,依托家庭式的文化产业作坊,积极鼓励有意愿的贫困户就近入户进行热贡艺术培训创作。年底,全县文化经营主体达家,实现文化产业收入7.51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
绘制唐卡
同仁县热贡龙树画苑副院长完德尖措介绍唐卡作品
据了解,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同仁县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村29个,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户、人,贫困发生率为20%,被确定为全省15个深度贫困地区之一。
三年集中脱贫攻坚,同仁县累计投入资金12.63亿元,贫困地区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生态保护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扶贫产业根基进一步筑牢,已实现22个贫困村脱贫退出、户名贫困人口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下降到了4.3%,脱贫攻坚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接下来,同仁县将坚持以文化为主线,加快建设同仁“省级文化扶贫产业五大基地”、唐卡艺术小镇等产业基地,扶持民族特色产业扶贫车间,闯出一条“文化扶贫”的新路子,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青海羚网记者魏慧敏)
作者:魏慧敏来源:青海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