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当年参加婚礼都拿水当贺礼的地方,

<

津云新闻记者郭强

6月27日,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吉毛才让正在自家院子里浇花。浇花这一再常见不过的活计,在这里却曾经难得一见。

一切都是因为缺水。海拔近米的日秀玛村,很长一段时间村民们必须每天用水箱到远处的水点去背水,遇到下雨天,各家各户早早的就拿出水桶和盆去接雨水。现在,拧开水龙头,清亮的自来水汩汩流出——“几十年来做梦都想用上自来水,终于实现了。”缺水参加婚礼都要自带一桶水当作贺礼

从青海同仁县驱车需要1个多小时,翻过几个山头,才能到黄乃亥乡日秀玛村。太阳高高地挂在天上,没有云朵。走进村子,几乎每一户人家都会有一个水桶。“这是以前村民们喝水的工具。”乡长多杰措告诉记者,这在以前是每户人家必备的生活用品。

黄乃亥乡地处海拔较高,且土质为湿陷性黄土,历来困扰全乡群众最大的问题就是水和路,历史上曾有“宁肯给桶奶也不愿给碗水”的说法。

走进吉毛才让的家,院子里最显眼的是靠墙种植的一排绿植和院子中央的一口水窖。“以前各家各户都会挖水窖,用来在雨雪天蓄水。”吉毛才让平常家里用水,她只能背起水桶,到远在1公里外的一个水点去背水。每当看到天气预报显示有雨的时候,是全家最高兴的事情。

从取水点把水背到家,需要用1个小时,背水累不累?吉毛才让说,她已经非常习惯了,每天背水是当年最重要的事情。吉毛才让的儿子兰周加今年准备参加高考,因为假期,他正在家里复习功课。回想起以前背水的日子,兰周加很腼腆笑着:“那个时候我也背过,因为缺水,一盆洗脸水家里人需要排着队,爷爷奶奶洗完,父母再洗,最后是我洗。”在这里水的珍贵是外地人难以想象的。原来村子里参加婚礼,都要自带一桶水当作贺礼,村民想方设法储存雨水、寻找山泉水用以日常使用。“不到10升的一桶水,一家5口人,要坚持用2天,只能保障最基本的饮用、煮饭和洗漱等需求。”

引水修建管网告别吃水难

一定要引水上山,圆村民的吃水梦。年同仁县实施了全乡人畜饮水新建工程,虽然解决了以往异地取水的难题,但由于管线距离长、埋深不够、水压不足、运行时间较长、沿途地形复杂等问题,导致供水主管道经常损毁,全乡一直采取各村轮流供水的方式。更无法保证冬季正常供水,管道经常被冻裂,家家户户时不时还是得“背水喝”。

村民的现实需要就是工作的出发点,就是精准扶贫的着力点。天津援青前指本着“黄南所需、天津所能”的原则,于年投入万元实施了黄乃亥乡重点贫困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项目。

“饮水安全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重要指标之一。”天津援青干部、同仁县副县长王凯介绍,饮水工程项目改变了原来的水源地,把新的取水点设在了海拔米的夏琼山,距乡里24公里。整个工程历时96天,提前84天完工,年10月20日正式实现通水。

为避免输水管道冬季破损,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为2.6米,能够确保冬季饮水管线不会被冻住。项目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全乡吃水难、供水难的现状,彻底改变了以往“吃窖水、常断水、难取水”的历史。

用水成立合作社带动脱贫致富

贫困的生活谁也不愿意过,因为缺水,黄乃亥乡的养殖和农业生产一直发展不起来。有了水,生活方便了,就打破了以往生产上的限制。“我们根据当地特点,一直想发展养殖、种植,但由于生产用水严重不足,无法形成规模。”多杰措说,之前因为缺水,只好一家一户几头牛的分散养殖,养殖数量较小。在天津援青前指的帮助下,村里集体牧场合作社成立了,养殖的规模也扩大了。

一间办公室,几个大棚,四周完好的栅栏,集体牧场合作社的架子看起像模像样。“不再缺水了,合作社的养殖规模就上来了,现在已经有了头牛。去年合作社卖了7头牛收入了差不多21万元。”合作社理事长旦知加满脸的满足,现在村里有14户加入了合作社,由原来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共同努力。

参加合作社的村民,已经有顺利实现脱贫的,今后也将越来越快地走上奔小康的道路。下一步合作社还会继续扩大养殖规模,让村民的经济收入更上一个台阶。

“现在不缺水了,我们山区群众的思路也被打开了。今后准备多种一些树,把乡村旅游做起来。继续在养殖和种植方面,做一些大的产业带动所有群众一起致富。”多杰措说到今后的计划信心满满。

吃水问题解决了,最大的民生问题得到了改善,天津援青前指结合黄乃亥乡实际情况,在产业帮扶、基层组织建设等两方面精准发力,向该乡实现脱贫清零做着冲刺。

原标题:《当年参加婚礼都拿水当贺礼的地方,用上了自来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75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