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仁庆,年6月生于山东省莱阳市,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解放军报社美术编辑,现为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油画学会常务理事、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书画院油画创作院副院长、中国民族书画院理事、中国民族书画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书画世界行联合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名誉院士”、北京市司法局调研员。油画作品《早市》参加全国美展,油画《喜讯》参加意大利佛罗伦萨《中国书画世界行高峰论坛》获油画金奖;油画《卓玛的希望》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十六届大路画展获优秀奖;油画《帕米尔冬曲》参加中国美术馆第十七届大路画展获优秀奖;油画《苗女金秋》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获优秀奖;油画《中国飞翔》入选2O12年伦敦第29届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并被收藏;油画《景颇族姑娘》获第28届奥林匹克美术摄影作品展获金奖;油画《彭真为律师题词》获中国美术馆首届中国律师美术书法作品展金奖;《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油画肖像》获北京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终身成就奖及特别金奖;2O19年油画作品出版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O周年中华艺术名家邮票珍藏冊;多幅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油画肖像》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北京中华民族园、北京民族剧院、北京保利大厦、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济南国际奢侈品展览会等多次举办展览。年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刘仁庆中国五十六个民族油画肖像集》。原中央美院油画系李骏教授称誉这套油画肖像“不仅是珍贵的资料,也是对青少年下一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原鲁迅美院任梦璋院长说“传世之作品,非常精彩",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室孙立新主任赞誉这套作品“从服饰到造型都很严谨准确",原中国民族画院周智慧院长为这套作品题词《民族魂宝》,著名油画家孙浩称赞这套作品“教科书般的完整的大创作”。
布面油画,每幅作品尺寸:80×60cm
汉族,人口12.4亿人,分布在全国。语言属汉藏语系,文字为方块形汉字,汉族主营农业,饮食以粮食为主,茶、酒为传统饮料,因地区不同有八大菜系。服装纷繁复杂,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为数众多,典籍浩如烟海。历史上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天文、数学、农学、医药学等古代科技高度发达;传统节日有春节、元宵节等,汉族对各种宗教信仰兼容并蓄,儒家思想盛行不衰。
蒙古族,人口万余人,大部分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河南、云南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族语,有文字,是北方草原上古老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主营牧业;精骑善射,喜吃手扒肉、“羊背子”,爱喝奶茶,饮马奶酒;住蒙古包,穿蒙古袍。节日有祭敖包、那达慕等;原信仰萨满教,后改信藏传佛教。
回族,人口万余人,主要聚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以及甘肃、青海、新疆、河南、河北、山东、云南等省区,其余散居全国各地,通用汉语,使用汉文。回族主营农业,以善于经营著称。传统食品称“清真食品”,禁食猪肉,民间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信仰伊斯兰教。
藏族,人口万余人,其中约万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其余聚居在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有文字。以牧业为主,兼营农业,主食和饮料为糌粑、酥油茶、青稞酒、肉食和奶制品;多穿藏袍,惯穿藏靴,节日有藏历年、雪顿节等;信仰藏传佛教。
维吾尔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桃源、常德和河南省有少量居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主营农业,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传统面食有馕、拉面,人们喜戴四楞小花帽。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等。信仰伊斯兰教。
苗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广西、四川、广东及海南等省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通用汉文。主食大米,辅以玉米、红薯、小麦;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船节、吃新节、赶秋节等。信仰万物有灵。
彝族,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文字。主营农业,主食玉米、大米等,在天文、历法、气象、医药方面亦有独特贡献;节日有火把节等。彝族宗教信仰主要为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
壮族,人口万余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其他分布在云南、广东、贵州、湖南等省。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系壮泰语支,年创造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得到推行。主营农业,主食大米,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吃立节”等。壮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受佛教和道教影响较大。
布依族,人口万余人,主要聚居在贵州省,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长期使用汉文,主营农业,善种大米,主食大米,好饮酒、喝茶,喜吃狗肉和酸、辣味菜。节日有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了年”、“三月三”等。崇拜祖先和自然,信仰多神。
朝鲜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其余散居内蒙古自治区和內地一些城市: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主营农业,主食大米、小米、喜吃“辣泡菜”、打糕、冷面等,传统歌舞有顶水舞等,著名民歌有“阿里郎”等。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满族,人口万余人,分布在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省为多。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曾创满文,现己普遍通用汉语文。直系先民为明代女真,历史上清代创造过辉煌的“康乾盛世”。节日有虫王节、端午节等。满族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佛教在其生活中也有一定影响。
侗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原用汉文,年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侗族主营农业,兼营林业,主食大米,侗歌有鼓楼大歌、琵笆歌等,舞蹈有芦笙舞等。传统戏剧有侗戏。节日有春节、祭牛节、吃新节等。侗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瑶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等省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玉米等,舞蹈有长鼓舞和铜鼓舞。节日有盘王节、达努节、社王节、春节、清明节等。瑶族主要信仰道教,崇拜祖先。
白族,人口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等地。主营农业,主食大米、小麦,传统舞蹈有“狮子舞”、“霸王鞭”等,崇圣寺三塔等建筑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节日有三月街、火把节等,信仰佛教。
土家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及四川省和重庆市。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玉米。传统服饰女装为短衣大袖,左祍井襟,滚2—3层花边,镶边筒裤,男装为对襟短衫。节日有“社巴节”、“赶年”节等。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哈尼族,人口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普洱、澜沧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营农业,善开梯田,主食大米,舞蹈有“三玹舞”、“拍手舞”等,节日有十月年和六月年等。哈尼族信奉多神,崇拜祖先。
哈萨克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阿勒泰、培城地区以及木垒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主营畜牧业,精于骑术。饮食多为肉食和奶食,忌食猪肉。传统乐器为冬不拉。“姑娘追”为传统娱乐活动。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等。信仰伊斯兰教。
傣族,人口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省内各县市。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傣文是来源于梵文字母的拼音文字。主要从事农业,主食大米,喜饮酒和食酸菜,有嚼槟榔的习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舞蹈是孔雀舞。傣文文献有数学、天文、历法、医药、贝叶大藏经等。节日有泼水节等。信仰小乘佛教。
黎族,人口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海南省的琼中、白沙、昌江、东方、保亭、陵水、乐东、三亚、通什等县市。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无文字,大多通晓汉语,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舞蹈有“竹竿舞”、“舂米舞”等,盛行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
傈僳族,人口63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丽江、迪庆、大理、楚雄等地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主营农业,主食玉米、荞麦,节日有操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崇拜自然,相信万物有灵。
畲族,人口70万余人,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语言属汉藏语系苖瑶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传统节日有“三月三”等,崇拜祖先。
佤族,人口39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主要从事农业。佤族能歌善舞,节日有火把节、播种节等。民间过去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部分地区信仰小乘佛教和基督教。
高山族,人口40万余人,主要居住在台湾省的中部山地和东部沿海地区,有余人散居在中国大陆,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和渔猎业。高山族善歌舞,有杵舞、甩发舞、丰收舞等,节日有播种节、丰收节等,崇拜祖灵。
拉祜族,人口45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和孟连、双江自治县,其余分布在思茅地区、临沧以及西双版纳自治州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大多兼通汉语和傣语,主要从事农业,主食稻米,传统舞蹈有芦笙舞;信仰万物有灵多神崇拜的原始宗教和大乘佛教。
水族,人口4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的三都水族自治县及荔波、都匀、独山、榕江等县,一部分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部。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民间无事不歌,诗歌一体,有铜鼓舞等民间舞蹈。节日有“端”节、“卯”节,信仰多神,崇拜自然。
东乡族,人口51万余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甘肃省临夏州、兰州市、定西专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兼营畜牧业,禁食猪肉。节日有尔德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纳西族,人口30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永胜、鹤庆、剑川、兰坪和四川省的盐源、盐边、木里等县,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少数分布,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玉米、小麦等,民族舞谱《纳西东巴舞》,节日有猛本等。民间信仰东巴教。
景颇族,人口13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古浪、岗房以及耿马、澜沧等地。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主营农业,主食大米,节日有“日脑纵歌”等。信仰万物有灵,崇拜多神。
土族,人口24万余人,大部分居住在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县、同仁县等地,一部分居住在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永登县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语文。主营农业,兼营畜牧业;人们酷爱民歌“花儿”,民间节日繁多,春节尤受重视,信仰藏传佛教。
柯尔克孜族,人口16万余人,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其余散居在新疆各地,少数人居住在黑龙江省富裕县。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有文字,主营畜牧业,兼营农业,饮食主要为奶制品和牛、羊、马、骆驼等肉食,辅以面食,忌食猪、驴、骡等牲畜肉。节日主要有古尔邦节等,民间信仰伊斯兰教。
达斡尔族,人口13万余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其余分布在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爱吃“稷子米”。民间舞蹈、乐器、文学、美术、刺绣等都富有民族特色。最盛大的节日是春节。达斡尔族信仰萨满教,少数人信仰藏传佛教。
仫佬族,人口20万余人,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广西各地。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玉米等。民间几乎每月都有节日,以“依饭节”最为隆重。仫佬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羌族,人口30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绵阳市北川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玉米、土豆,羌寨石碉楼独具特色。民歌有山歌、情歌等,节日有羌族年、祭山会等。羌族信仰原始宗教,崇拜白石。
布朗族,人口9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景洪县及澜沧地区的双江县,其余分布在镇康、云县、耿马、澜沧、景东、景谷、墨江、普洱等县。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通用汉文、傣文。主营农业,饮食以旱谷米为主,好嚼槟榔。民间流传着许多优美动人的故事和抒情诗歌。爱跳“刀舞”,男子喜好武术。节日有开门节、关门节等。信仰小乘佛教。
撒拉族,人口10万余人,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和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一部分居住在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和甘肃省临夏县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主营农业,主食小麦、青稞、荞麦。肉食以牛、羊、鸡肉为主,忌食猪、驴、马肉和动物的血,节日主要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信仰伊斯兰教。
毛南族,人口10万余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河池、南丹、宜山、都安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大多数人兼通壮语和汉语,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节日有庙节等,信仰道教和佛教。
仡佬族,人口57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遵义、仁怀、安顺、镇宁等市县,少数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县及云南省的广南、文山、富宁、马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主食大米、玉米。民间戏剧有“地戏”,节日有春节等,仡佬族信仰多神,崇拜祖先。
锡伯族,人口18万余人,主要聚居在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其余散居各大、中城市。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文字?早期以狩猎、捕鱼为主,农业、牧业也比较发达,主食米、面。传统体育活动有赛马、射箭等。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等,信仰萨满教,崇拜祖先。
阿昌族,人口3万余人,大部分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及保山地区的龙陵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缅语支,通用汉文。主营农业,手工业也很发达,尤以善于打制户撒刀而闻名。主食大米。青年男女喜爱“对歌”。民间流行象脚鼓舞和猴舞,节日有会街、泼水节等。因地区不同分别信仰原始宗教、小乘佛教、崇拜祖先。
塔吉克族,人口4万余人,大部分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语言属印欧语系伊朗语族帕米尔语支,多通维吾尔语和柯尔克孜语,普遍使用维吾尔文。主营牧业,兼营农业。最佳饮食为手抓肉、牛奶煮米饭、牛奶煮烤饼。塔吉克族不食猪、狗、驴、马肉及自死之物。民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鹰舞是富于民族特色的舞蹈。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等。人们信仰伊斯兰教。
怒族,人口2.8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贡山、碧江、福贡三县及兰坪县菟峨乡,少数分布在维西县;语言属汉藏语系,无文字,多使用汉文;主营山地农业,主食玉米、荞麦等;好饮酒,穿麻布衣裙。人们能歌善舞,节日有“仙女节”等。民间崇拜图腾,信奉万物有灵,部分人信仰藏传佛教或天主教、基督教。
普米族,人口3万余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兰坪、丽江、维西、永胜、宁蒗等县,少数分布在四川省的木里、盐原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现多使用汉文。主营农业,兼营畜牧业,主食玉米、喜饮“酥里玛酒”,爱吃猪肉制作的“琵琶肉”。群众能歌善舞,节日都要举行“对歌”,节日有大年节、转山会等。信仰多神,崇拜祖先,有的信仰藏传佛教和道教。
乌孜别克族,人口Ⅰ.4万余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喀什、乌鲁木齐、莎车、叶城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通用维吾尔文和咯萨克文。大多从事商业、手工业,喜食牛、羊、马肉及乳制品。三餐不离馕和奶茶,喜吃土豆炖肉及蜂蜜、糖浆,忌食猪、狗、驴、骡肉,禁酒。最有名的风味食品是抓饭。男女头戴小花帽为特点。民间文学作品英雄史诗《阿勒帕米尔》等流传最广。节日有开斋节、圣纪节等。信仰伊斯兰教。
俄罗斯族,人口1.5万余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勒泰、乌鲁木齐等地,其余居住在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使用俄文。居住城市者大多从事修理业、运输业和手工业,农村者主要从事农牧业等。俄罗斯族有丰富的民间故事、寓言、古诗和民歌。妇女跳头巾舞,男子跳赶马车舞,节日有复活节等。俄罗斯族大多信仰东正教,少数信仰基督教。
鄂温克族,人口3万余人,分布布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和黑龙江省讷河县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无文字,牧区通用蒙古语文,农区能用汉语文。主要从事畜牧业,少数人从事农业或狩猎,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人们喜喝奶茶。节日主要有春节、祭敖包节等,民间多信仰萨满教,牧区则多信仰藏传佛教。
德昂族,人口1.7万余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潞西县和镇康县,其余分布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耿马等地。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无文字,部分人通用傣语、汉语、景颇语,主营农业,善种水稻和茶。主食大米,辅以玉米、荞麦、豆类。人们好饮茶,喜嚼槟榔。水鼓舞为其独有舞蹈。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等。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
保安族,人口1.6万余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少数散居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各县和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农业,兼营手工业和副业,饮食以米面为主,吃牛羊肉,忌食猪、马、狗肉、动物的血和自死之物。喜唱“保安花儿”,“保安腰刀”为本民族特有工艺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民间信仰伊斯兰教。
裕固族,人口1.3万余人,: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其余少数居住在酒泉县和青海省祁连县。西部裕固族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东部裕固族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无文字,通用汉文。主营畜牧业,兼营狩猎、农业,牧区饮食以酥油、糌粑、乳制品为主,农区以粮食、蔬菜为主。男女都喜欢穿高领长袍。节日有过“那达慕”的习惯。信仰藏传佛教。
京族,人口2万余人,主要聚居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市的巫头、山心、澫尾三个小島屿为“京族三岛”,有自己的语言,通用汉文。其祖先大约在16世纪初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主营沿海渔业,主食大米、玉米、红薯,善以鱼、虾、蟹、贝制作佳肴。“鲶汁”是最有特色的传统食品。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唱哈”(唱歌)、“竹竿舞”和独弦琴被誉为传统文化的三颗珍珠。节日有“哈节”等。民间主要信仰道教,崇拜祖先。
塔塔尔族,人口0.48万余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匈语支,有文字,通用维吾尔语文和哈萨克语文,以经营商业为主,兼营手工业及畜牧业。食品为牛羊肉、抓饭、馕、拌面等。民间忌食猪肉。舞蹈有踢踏舞等。教育发达,知识分子较多。节日有古尔邦节等,群众信仰伊斯兰教。
独龙族,人口0.7万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独龙江两岸,一部分散居在贡山县北部的怒江两岸。语言属汉藏语系缅语族,无文字,主营农业。主食玉米、小米、荞子。好饮酒喝茶,有纹面习惯,会编织独龙毯。他们能歌善舞,喜以歌舞表达感情。传统节日是过年。相信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物。
鄂伦春族,人口0.8万余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族自治旗和龙江省呼玛、逊克、爱晖、嘉荫等县∵。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无文字,大多通汉语文。他们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鱼为辅,以食兽肉为主,喜生吃狍肝,喝烧酒和马奶酒,喜吃烧面圈;擅长兽皮加工,善用白桦树皮制作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传统舞蹈有《熊舞》、《野牛博斗舞》等,信仰萨满教。
赫哲族,人口0.4万余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的沿江地区,少数人散居于桦川、依兰、富锦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文。他们以渔猎生产为主,主食各种鲜鱼、腌鱼、鱼干、鱼籽干和各种干鲜兽肉,妇女擅长制作鱼皮衣服。赫哲族图案艺术非常发达。节日有春节等,民间信仰萨满教。
门巴族,人口O.8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地区及墨脱、林芝、错那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无文字,通用藏文。主营农业、林业和手工业,主食大米、玉米、鸡瓜谷,广泛流行“萨玛"酒歌等,民族节日有新年等。信仰藏传佛教,部分人信仰原始宗教。
珞巴族,人口O.29万余人,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珞瑜地区。少数居住在米林、墨脱、隆子、察隅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珞巴族经营衣业,主食玉米面或鸡爪谷、大米、荞麦饼、糌粑、土豆等,喝酥油茶。男女都喜用耳环和项链装饰自已。节日有昂德林节等。信仰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基诺族,人口2万余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其余分布在基诺乡四邻山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无文字。主营农业,善种茶,主食大米。男女皆两耳孔内塞竹管、木塞。民间有大量史诗和故事传说,传统乐器为牛皮大鼓。舞蹈为牛皮鼓舞。节日有“特毛目(过年)、新米节、火把节等。崇拜祖先,相信万物有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