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百姓欢乐忧愁触摸青海变迁脉动新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他或许是你的老大哥,大年三十儿依旧坚守在岗位,不能和家人团聚;

她或许是邻居家的大姐,盖新房、搬新家,过去一年,家里喜事连连;

他或许是小区独居的老人,在除夕夜,和社区工作人员过了个热闹年;

她或许是街头你常去的那家水果店的老板,辛苦打拼,最盼团圆;

……

1月21日,《青海日报》“新春走基层”栏目正式开栏。一个多月来,记者们将其作为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一次大练兵,深入基层,采写群众所思所盼,记录青海可喜变化,浓墨重彩地报道了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这张报纸,一如这个季节般生机盎然。

用脚力丈量

新时代的长征路

为了清除国道线花石峡到温泉约70公里路段上的积雪冻冰,保障路上行车的安全畅通,2月4日一大早,玉树公路总段花石峡公路段冬季保通组组长杨海东和工友们便发动清雪车出发了。

杨海东所在的花石峡公路段海拔都在米以上,高寒缺氧、人烟稀少。为了完成任务,他们要在零下30摄氏度的冰天雪地里边走边抛撒融雪剂。所以,当大多数人开始沉浸在除夕夜阖家团圆的幸福时光时,他们依旧在路上。

这个故事刊发在2月8日的《青海日报》上。即便我们不在现场,但却似乎能够透过这张充满温度的报纸,看到这群可敬可爱之人的身影。

“天气太冷了,长时间的保通,我们有的职工脚肿得都穿不进鞋里,硬是挤进去;手冻得方向盘都抓不稳,也要用木了没知觉的双手死死握住。”

“到花石峡镇时,已是己亥猪年的午夜时分了。黎明破晓时,他们的身影又将闪耀在风雪弥漫的路上。”

……

倘若不是身在现场,怎么有如此动情的描述?假如没有深入基层,怎能传递这份感动与坚守?

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

到基层才能贴近群众,到现场才能捕捉活鱼。《风雪除夕夜》带给我们的感动,正是记者们践行“脚底板下出新闻”的一个缩影。

今年过年,记者陆广涛记录了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曲麻村村民官却加家发生的新变化。

“我把房子重新修了一遍,比起以前的土房子现在的砖木结构明亮、宽敞,房梁还请木匠做了漂亮的雕花,这要感谢党和政府,带着我们脱贫致富,让我们增收过上了富裕的日子。”报道中,处处流露主人公的心声。

“我采访了很多普通人,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却带给我最深的感动。”陆广涛说,通过这次除夕采访,他明白了一个道理。记者只有深入基层,身入心入,才能记录下发生在基层的动人故事和感人瞬间。唯有俯下身子,真正走进群众生活,用心感知人们对党和国家政策的真心拥戴,才能发现基层最美的人和事,写出有温度的稿子。

用眼力捕捉

新生活的新律动

一样的春节,不一样的年货;一样的“火热”,不一样的年味。记者在海东采访“青海年·醉海东”系列活动时,在当地农村感受到了如今农村人年味的变化。

大年初八。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红崖子沟乡小寨村村民赵云辉坐在电脑旁从网上淘起了年货。从起初的酸菜炒肉,到后来购买鱼虾、水果,再到如今,他家“年货”的品种越来越丰富,购买的方式也飞跃到了“e”时代。

大年初九。海东市乐都区雨润镇汉庄村的文化活动室显得格外热闹。原来,最近几年准备文化活动成为村里必备的“年货”。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村民们过年也由以前注重吃喝向精神需求转变着。

提起这次采访的初衷,记者李兴发打开了话匣子。

“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农村过年的方式。所以我选择了村民置办年货从进城购物到网购的变化,来体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村民过年追求穿新吃好到参与文化活动、追求精神食粮的转变,来体现乡村振兴战略所取得的成果。我认为‘新春走基层’看的是变化,感受的是成果,所以我在采写稿件时,选择了这一角度,既能体现过春节的氛围,又把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们精神风貌的改变显示出来。”

练好“眼力”是记者担当舆论先锋的必备素质。凭借好眼力,此篇“新春走基层”自然生动精彩。

2月4日,大年三十。对于记者吴雪来说,需要完成的是一个充满温度的任务——陪西宁市城中区南川东路街道办事处二机社区的孤寡老人韩宁平共度除夕。

从农村到社区,连续两年,她都在除夕这天见证不同的温暖。

吴雪说:“去年除夕,老人是一个人过的。可是今年不一样,社区的工作人员来一起过年。这样暖心的陪伴,值得记录。除此之外,这个春节我还聆听了贫困学生与资助人的故事,看到了最传统的社火表演。新春走基层,让我们在行走中感受最真切的‘年味’。”

用脑力洞察

新梦想的推动力

今年41岁的张占广是西宁市湟中县田家寨镇下洛麻村人。经过多年打拼,他成立了建筑公司,当上了老板。可最近几年,张占广觉得,还是回农村发展会有更多机遇。

在外摸爬滚打多年,为何选择回到农村?在《春节里感受乡村发展的脉动》一文中,从下洛麻村的发展现状,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再到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记者既向我们讲述了老张回归家乡背后的故事,又提出自己的思考:农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阵地,迫切需要像张占广这样的人才返乡创业,这样既可以推进乡村振兴,还可以为乡村增添活力,探索出一条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不难发现,记者对当事人经历的追问、对新闻事件思想本质的判断,都彰显着他对新闻挖掘和采访的功力。这样的功力能够让他认识到一则新闻更多的价值。

2月5日,正月初一,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新堉种植示范园区里依旧是一番火红景象。穿梭于各个大棚之间的南区队长陈德平,忙着给棚子里的瓜果蔬菜“拜早年”。“这两天不是过年么,你们还要在这里忙个不停?”

“不回家过年会不会有遗憾?”

看着忙来忙去的老陈,记者“抛”出了自己的疑惑。

“这一批苗子是节后供应的蔬菜。过年期间,也要保证每日供应新鲜的蔬菜到市场、超市,所以我们的活儿不能停下来。”

“有人说为了挣几个钱不回家过年不值得,不过我不这么想。你想想在高原戈壁上种蔬菜原本就是件难事,能让大家冬季在家门口吃上新鲜蔬菜,也算是我的人生价值了。”

老陈不回家过年的原因,让读者都肃然起敬。

“有些新闻并非摆在那里等我们去采访,如果不动脑思考,很有可能跟它失之交臂。想要写出吸引人的稿件需要扎扎实实采访、认认真真积累,如果有捷径可走,这条捷径就是深入践行‘四力’。”记者董慧说。

用笔力呈现

新青海的大变迁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一些报道之所以能够感染人心,既有赖于选题和内容,也离不开扎实的新闻表达功底。笔力来自真实,也来自平实;来自真情,也来自鲜活。

今年过年,海东市平安区平安镇大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许正芳过得格外舒心。这份高兴,离不开她家里发生的三件大喜事。一是脱贫摘了帽;二是进城买了房;三是儿子毕业,有了工作。

也许你会说,这样的故事过于平凡。但对于主人公来说,因为这三件事,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把她的这份幸福感传递给每一个读者,作为记者来说,得“有两把刷子”。

“时间倒回到年的夏天,许正芳和丈夫忙完温室大棚的活,正准备回家,刚走出温室大棚,丈夫突发心脏病倒地,医院就去世了,丈夫这一走,这个普通家庭的所有重担都落在了许正芳身上。”

“丈夫去世后,许正芳被确定为大路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依托扶贫惠民政策,许正芳夏天种植温室大棚,冬天进城务工,硬是培养大儿子完成了学业,撑起了一个家。”

“走进许正芳的新家,简约现代的装饰风格,餐厅里摆放着餐桌和冰箱,客厅里是浅蓝色的布艺沙发和茶几,整个新家里再也看不到一件大家具。”

不虚不假,不冒不夸,不空不泛,不乏不钝。句句朴实,却又句句动情。

“今年的‘新春走基层’,我的采访对象是水果店老板。因为他们,让我有了新的体验,收获了不同的感悟。帮他们理货,卖水果,聊天,一起在店里的小炉子上煮饺子,这些经历让我的‘年三十’充实而又温暖。”作为“新春走基层”的参与者之一,记者宋翠茹感触颇深。

“聊天中,我得知年是张素君和她家人来青海的第25个年头。从她说起最初在马路边上摆地摊时的心酸,到现在已经在西宁买房安家的幸福,我好像也置身其中收获了沉甸甸的获得感、幸福感。每年的除夕夜,他们一家人都会坚守在店里,服务百姓。只有趁着空隙,才会煮饺子吃,这样的团圆饭,有着别样的滋味。在面对我的采访时,他们表现出的是一种习以为常和淡然,更多的还有写在脸上的喜悦。”

贴近百姓的语言就是极富感染力的语言,来自群众的真实话语饱含深情与价值。正如宋翠茹说得那样,虽然采访已经结束,但这次经历都已深深烙在脑海里,定格为一副表情。“那是老百姓写满幸福的最美的表情。真实的采访、真实的体会、真实的写照,今年春节,让我在工作中收获了真情实感。”

一篇篇深入基层、令人振奋的报道告诉我们,记者们正在增强脚力,踏遍全省各地,聆听基层的平凡和感动;

一篇篇深入基层、令人振奋的报道告诉我们,记者们正在增强眼力,找寻时代看点,书写新时代青海人民的奋斗、期盼和梦想;

一篇篇深入基层、令人振奋的报道告诉我们,记者们正在增强脑力,挖掘深度价值,讴歌深入实施“五四战略”,奋力推进“一优两高”的生动实践;

一篇篇深入基层、令人振奋的报道告诉我们,记者们正在增强笔力,讲述动人故事,记录青海的发展和变迁。(青海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03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