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老巷,寻觅老城记忆青海日报

照片均为通讯员提供

一座城市,充满着各种温馨的回忆,尽管我们回不去从前,但我们可以回到自己走过的路、穿过的巷。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老街老巷,每条老街老巷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有一些街巷老旧的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触摸它历史遗留下的痕迹。这些老街老巷在悠长的岁月里,相互交汇,相互适应,又各自保留其独特“个性”,这种“个性”,体现了旧时青海人的生活情趣以及青海厚重的文化底蕴。

千年“水眼头”百年水井巷

翻开西宁的历史画卷,许多老西宁人都还记得旧时西宁城内的土巷,每条街巷里的水沟(俗称阳沟),每日流水潺潺。据说,有人在城垣南端开凿了一个洞并引水入城,因此那时的西宁人称此处为“水眼头”。上世纪50年代,“水眼头”一带被政府正式命名为“水井巷”。

水井巷处于西宁市城中区,东起西宁繁华地带西门口,西止北大街,是古城西宁最热闹的商业街之一。

西宁市民王红丽在水井巷附近住了二十多年,她回忆道:“旧时水井巷的南侧不仅有西宁最早的百货大楼,还有西宁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剧院,所以那时候水井巷总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如今王红丽对水井巷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近年来,西宁的大楼、广场、街道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力盟、唐道、万达等繁华商业街区相继建成,西宁中心区域似乎发生了‘西移’,老水井巷在这之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这不,从去年开始,水井巷也不甘落后,开始了‘变身改造’工程。”

王红丽所说的“变身改造”工程,便是为加速水井巷市场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经西宁市政府研究决定于年对水井巷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此次改造是自年以来的第四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改造工程,严格按照“将水井巷市场打造成为具有悠久历史传承和文化记忆的现代化商业美食街区”的目标定位,全力推进新水井巷市场建设。工程总投资16.亿元,共分三期实施,一期为水井巷市场片区建设,二期为聋哑人学校片区,三期为人民街书画古玩城建设。

“来西宁旅游之前在网上看了很多攻略,都说水井巷是一定要来的地方,来了之后发现这里正在升级改造,有些遗憾。以后有机会再来青海,我们一定要来看看这个‘百年老巷’。”山西游客刘欣说。

12月4日,记者来到水井巷商业文化旅游街区改造现场,3栋商业楼及戏台主体已完工,虽然此时的西宁已入深冬,但施工人员仍然在忙着施工。水井巷施工项目部负责人表示,为了保证项目明年正式投入运营,工程已展开冬季施工。此次施工改造项目以商务和商业为主导,购物、文化休闲和旅游观光为支撑,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西宁乃至青海中心区域,成为青藏高原旅游集散中心和西宁城市新地标。在经营理念上,水井巷也将一改常态,引入多样化业态经营模式,入驻特色小吃、大型购物中心、影视文化中心等,从物质需求到精神体验,满足市民和游客全方位、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如今的水井巷将褪去时间遗留下的沧桑,承载着这些年积淀的独特记忆焕发新姿。此番升级改造工程中,水井巷中央商务区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引入各类型文化元素,进一步强化城市中央商务区的特色文化氛围。在对西宁历史、文化、生活、生态等方面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依托传统,融入新时代元素,整合区域优质资源,塑造全新的城市形象,可谓是既“接地气”又“紧跟潮流”。

土生土长的西宁女孩李林瑞说:“小时候的快乐很简单,周末约上要好的伙伴来水井巷拍‘大头贴’,回家的时候在巷口买上一包热乎乎的糖炒栗子就会开心一整天。不知道改造后的水井巷会是什么样,充满了期待,相信,不久的将来它将‘摇身一变’成为西宁又一新地标。”(实习记者杨林凌)

莫家街:美食老巷畅想曲

浮雕墙壁、青瓦牌坊,烫金大字印着“莫家街”三个字,这是一条拥有多年历史的古巷,也是西北游攻略里必去的网红打卡美食街。

近几年,青藏高原成为越来越多文艺青年向往的圣地,西宁作为西北游的一大重要中转站,吸引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了解一座城市最迅速、最直观的方式就是漫步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街巷里,感受当地民风、观赏特色建筑、品尝地道小吃,只有穿梭在那一条条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街道,才能让人体会到远游的意义。

莫家街北接东大街,南与宏觉寺街相连,是西宁市区最古老的街道之一。相传,明朝嘉靖年间,京都礼部官员莫怀古因家中珍藏温凉盏一只引来权贵争夺,后被贬到西宁,便在今莫家街一带和今雷鸣寺街南面建起私邸和宗祠。莫家宗祠建成后,宗祠前的街道渐渐被人们叫作“莫家街”,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的莫家街已经成为西北经典美食的聚合地,每年慕名前来品尝青海特色小吃的游客数不胜数,到了旅游旺季整条街道都沉浸在一片红红火火的氛围中。这里有最接地气的市井生活,能满足游客对西北风土人情的想象。

许多游客来到西宁后,第一站打卡地便是莫家街,吃的第一顿饭便是在马忠食府,这里汇集了几十种西北小吃,20元就可以吃到正宗的烤牦牛肉串。走进马忠食府,各地口音涌进耳中,其中不乏本地方言。

成都游客张宇航说:“去年出差来了一次西宁,在酒店附近吃过一次烧烤,很合口味,一直想着再来这里一定要留出一天的时间,专门来吃特色小吃。这不一进莫家街就被马忠食府吸引了。”

“对,这里简直是吃货的天堂啊!像个自助餐厅一样,想吃什么样的西北特色美食这里都能满足我们。”张宇航的同伴说。

“马忠家的酿皮子我从小吃到大,有嚼劲还入味,外地来的朋友我都推荐他们来尝一尝。”放假回来的大学生王琪亚说。

大缸、大盆、大勺……这就是远近闻名的马忠酿皮,师傅将一张厚约2厘米的黄褐色酿皮对折切条,放进大碗中,撒上绿油油的韭菜,浇上红彤彤的辣油,给人留下热情火辣的印象。

德禄酸奶的口碑在省内外越来越响亮,店门口每天人头攒动。6元钱即可买到一碗正宗青海牦牛酸奶,即能在店里食用,又可以打包带走。酸奶冰冰凉凉、酸酸甜甜,上面覆盖着一层金黄色的奶皮,用勺子轻轻一戳似乳酪一般滑嫩,入口奶香浓郁回味无穷,令人感慨西北竟有如此柔软甜蜜的一面……

莫家街街巷里的青海牦牛肉店一家挨着一家,门口挂着一排又一排的整只牛肉,有顾客选肉,老板便掏出一把锃亮的大刀利落割下,透露着几分豪迈与不羁。

站在街口,放眼望去,排列在街道两旁的是一家家标有“青海特色”“土特产”“老字号”等字样的小店,手抓羊肉、羊肠面、羊肉串、炒面片、酿皮、老酸奶、青稞甜醅等,这些带有“青海特色”标签的美食,让这条老街“染”上历史厚重的底色。而现代化便捷的手机支付、扫码加入的优惠群、异地快递邮寄服务等,更是让莫家街在时间变迁中逐渐展现出新潮的特色。(实习生成润宁)

烟雨迷蒙的隆务老街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沿路行走,渐入夕阳下古朴敦厚的隆务老街,道路两旁的花花草草在雨后放晴的光晕里更加娇艳朦胧,这里少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和川流不息的人群,都市的繁华热闹在老街仿佛瞬间静息,此时的老街犹如一幅古老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修建于明代的隆务镇民主上街,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不断吸引众多撒拉族、回族来此经商谋生,同时也把伊斯兰文化带到了这片土地上。公元年,沿隆务老街民主上、下街开始修建商人居住地,这一时期土木建筑的兴起和各民族宗教文化的不断融合,成就了隆务老城区的雏形。至清末民初,随着全国各地商业和西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和兴起,大量汉族迁徙至此,并带来名目繁多的先进技术和文化,由此,隆务老街城区也不断得到扩大。19世纪40年代,随着茶马古道的进一步繁盛,这条老街也逐渐成为商业贸易的中转站,来自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多民族、大约80余家商户来此安家落户、济济一堂,其当年的繁华和兴盛也可见一斑。

一街就能识城。作为青海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区之一,如今老街上最初的“克哇加曲”的后代们(藏语意为80家商人)早已阅尽百年沧桑,成为隆务河真正的主人;而数以万计的文人墨客在此擦肩而过,也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热贡土地的一分子,他们共同见证着各民族文化的交相辉映。如果说,同仁地区是隆务河中漂浮的一片树叶,那么有着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隆务老街则是这片树叶上最引人注目的叶脉。

夏琼山和阿米德合隆山由南向北延伸,形成了县境及隆务河两侧的东西山区,其山体起伏连绵,山峦叠嶂,沿隆务河谷地势逐级上升,由南向北构成一个由高到低的天然二级“阶梯”,台地高差达三十米、占地百余亩的隆务老街呈现出城中有山、山中有城、城边有水的“山水城一体”的特殊地理风貌。

老街的主街道是十几年前以旧复旧的石基路面,曲折幽径,婉转自然。风格迥异的老住宅和临街而建的木质小楼依地势排列,简约质朴、错落有致。这些木质小楼大多是明代的建筑风格,偶有刻花的木窗棂和磨得锃亮的门板台阶,在古朴和厚重中无不彰显其岁月悠悠。偶尔也有几家门店被一把把大铁锁守卫,在孤寂萧条中闭门歇业。很多居住在老街的老人心中,老街就是往昔或甜或苦岁月的情感依托,是他们或喜或悲的美好回忆。

沿街而望,书店、商铺、美容院、茶楼、老八盘餐饮比比皆是,把一种居家的温馨与生活的向往杂糅在一起。来到老街,不能不品尝老街上颇具盛名的老八盘系列。这老八盘多年前就已经成为同仁县餐饮文化行业中的大佬,是隆务地区上乘的宴席菜肴,也是隆务老街沿袭至今的清真传统美食。老八盘系列中的各种美食把老街群众的勤劳、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尽显其中。老街特有的乡情、亲情几乎全部融进了一碗碗烹调考究、色香味美的菜肴中。

老街是岁月的目击者,又是时代的见证者。走进弯弯曲曲、宽约八米有余的民主上、下街,那些面貌依旧的传统商肆及建筑,向世人昭示着同仁地区厚重的历史韵味。已有多年历史的隆务老街区,是展现当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走进老街,就走进了一段寂静的时光。想必岁月如何缓慢,都已回不到老街昔日的繁华景象中去。不得不承认,在历经两个世纪历史文化积淀与现代化日益繁华的都市的交相辉映下,老街最原始的历史韵味和文化光影依然绵长辉煌。

夕阳西下,斜阳古寺,断墙残瓦,让人顿感韶华易逝,岁月流转。漫步在老街,从老街充满沧桑的古朴中走过,心中只剩下了浅唱低吟。如今,宁静、包容、安详只属于这条老街。在老街的阡陌小巷中悠悠晃晃穿梭,河水潺潺、梵音袅袅,老街仿佛停在了远古的某个时刻……时光荏苒,关于老街的记忆在心灵深处起起又落落。灯火阑珊时,老街犹如一道熠熠闪烁的光晕,拉长了回忆,拉长了记忆深处温暖的一隅。

有谁能懂得老街洗尽铅华后的茶楼酒肆、书场墨庄和茶马互市曾经的繁华与厚重的美呢?老街承载的已不再是历史的印记,其犹存的古韵遗风或许早已不在乎世人如何评价了。斑驳的时光,幽深的小巷,长满青苔的墙砖以及透过石砌老墙底的缝隙汩汩流淌的清泉,无一不在诉说岁月的凝重和沧桑,诠释着老街丰富的内涵,亦商亦儒的隆务人在这充满人间烟火的小镇,把一代又一代的宿命坚定安放。

隆务的山川河流包容了一切人与自身、人与天地、人与自然。漫步烟雨迷蒙中的老街,湿润的青石板光影流泻,老街更像一幅意境优美的水墨画,沉静、悠然,不知不觉中一份空灵悄然而至。老街的居民不过万人,然而,一条河、一座镇、一些人,就足以构成隆务河流域子子孙孙的记忆。(通讯员王玉兰)

稿件来源:青海日报声明:以上内容版权为《青海日报》所属媒体平台所有,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1508.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