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浙大的故事,点燃青海藏区孩子的梦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lx_bjzkbdfyy/

通讯员吴欣雅邱伊娜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王湛“年,程开甲拒绝了国外的优厚条件,毅然回到一穷二白的祖国,加入中国核研究队伍,隐姓埋名20年……”黄南州民族中学的教室里,来自浙江大学的支教老师占开研讲述着浙大校友程开甲院士的事迹。一间并不宽敞的教室里容纳了多名藏族高中生,他们紧紧地挨在一起,眼神真挚而澄澈,聚精会神地聆听着……

(实践队员们在藏区走访,聆听藏族学子们的逐梦故事。杨可欣摄)这是浙江大学赴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文化之光”暑期支教夏令营“梦想课堂”的系列课程之一。今年暑假,文化之光实践团的16名成员来到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开展支教活动。

“浙大牌”梦想故事走进藏区课堂

黄南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角,初生的黄河孕育了这里肥沃的草场和农田,栖居于此的藏族、蒙古族人民享受着这份天然恩惠,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河曲文化。然而,受高山和大河之阻,黄南经济和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落后于“外面的世界”,教育改变命运的窗口显得有些狭小。“这里的孩子缺乏知识,但更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探索未知的勇气”,在认识到本地教育的欠缺和孩子们真正的需求后,实践团领队朱挺豪老师带领着队员们共同设计了“梦想课堂”的支教方案,希望通过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梦想故事,帮助孩子们看清未来的方向、树立坚定的信念。朱老师曾三次赴藏区支教、调研,面对当前牧区青年人理想信念普遍缺乏的困局,他和队员们坚信,梦想故事可成为一剂治疗“迷茫症”的良药。7月25日,梦想课堂在黄南州民族中学正式开讲。借助一段励志短片《面对巨人》,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女老师祖力皮亚和同学们谈起了自强意识的重要性。影片中,橄榄球队员布鲁克蒙着眼睛,背着七十公斤重的队友,仅靠双手双脚完成了在球场上米的“死亡爬行”。借助自己的梦想故事,她想要告诉同学们先苦后甜的道理:“求学的道路何尝不是一种爬行,若没有强大的内心,再宏伟的目标都会在岁月的侵蚀中黯淡。”本次支教活动,实践团总共设计了6个“浙大牌”梦想故事,有结合经典影片的影评感悟、有团课形式的人物宣讲、也有TED演讲式的经历分享……在一个个故事的背后,实践团想要向同学们传递梦想的信念,通过自我认识、科学规划和信心建设帮助同学们踏上筑梦之路。

(课堂上,同学们写下自己的梦想。杨可欣摄)小故事里隐藏着大能量相比传统的支教课堂,用“梦想故事”的手段传递价值,无疑是对短期支教模式的一种创新。就在梦想课堂结束的第二天清晨,办公室的门口就放上了孩子匿名送来的自家酸奶,上面贴着的小纸条上写着“谢谢你们给我追梦的勇气。”小小的故事里也能蕴含巨大的能量,据学校老师反映,梦想课堂以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更高了。课堂上,实践团是梦想故事的讲述者;课堂外,实践团化身西部故事的聆听者。延续着用故事为支教背书的思路,课堂之外,实践队员调查高原上的教育现状,聆听学子们的逐梦故事。实践队员们在走访中发现,以前很多农牧民都不愿意送自家的孩子去上学,认为“牧民的孩子只要懂放牧就好,读书没什么用”。现在的情况则大不相同,这个长年积贫积弱的“唐卡艺术之乡”,再也无法忍受那些封闭、落后的思想,让孩子“走出去”成为了大部分家庭最大的心愿。这一个个带着温度的逐梦故事,见证了“扶贫先扶智”观念在西部的深入,是保持实践队员们公益初心的精神食粮,也成为了丰富团队故事支教模式的灵感之源。

(浙江大学“文化之光”实践团赴黄南州民族中学支教夏令营全员合影。曾亿诚摄)讲好浙大学子教育报国的公益故事浙江大学文化之光支教团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缘分,始于年9月团队考察藏区贫困小学后写下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介绍了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展现了高原腹地最真实的教育困境,也在队员们的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情感羁绊。“这个故事唤起的,是浙大人教育报国的责任和使命。”朱挺豪是当年参与故事报道的记者之一;为了当年一句“我会再回来”的承诺,杭州和黄南多公里的路程,他三年内往返了5次。在朱老师的眼中,现在这批继承了前辈公益初心的实践队员们,也正在身体力行中感悟教育报国的价值和意义。实践期间,队员们曾多次对本地的校长、老师们进行访谈,只为向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取经,更加深入的了解本地的教育情况。透过青年的眼睛,实践团发现西部的教育发展存在着一些痛点和难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浙大人应该在助力西部教育振兴的道路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此,队员们在实践后撰写调研报告为政府和学校建言献策;也计划进一步完善“梦想课堂”的设计,提升公益团队的支持力度和参与质量。面向未来,“文化之光”团队和和黄南州民族中学建立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将共同研究如何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人才发展提供外部力量的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53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