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胜国内景观多民族的甘肃东乡族保安

北京专治湿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05/8814564.html

大家好,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讲甘肃的东乡族和保安族。

东乡族因主要居住在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自治县而得名,人口约23.7万人,以农业为主。

关于东乡族的历史来源说法甚多,至今还没有确切结论,但其形成和发展.是同元朝帝国的军事活动分不开的。据近年研究考证,东乡族是以回回色目人为主体,融合了一部分汉人、蒙古人等而发展形成的。解放前,历代统治阶级不承认东乡族是一个民族整体。年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下,才成立了东乡族自治县,年正式定名为东乡族自治县,实现了本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东乡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其语系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其中蒙古语约占60%左右,是东乡语的主要成分;其次是汉语词汇,约占东乡语的30%以上;另外,还有15%至20%属于该民族语言“底层”的阿拉拍、波斯语汇。

东乡族人的外貌有中亚人的特点。男子大多是大眼睛、深眼窝、浓眉、高鼻、多髯;女子则多杏眼、桃腮,脸部线条明显,喜戴耳环。

东乡族信仰伊斯兰教。其衣着、饮食、婚丧嫁娶、节庆礼仪、风尚忌禁等都与伊斯兰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早的东乡族服饰很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男子多穿宽大的长袍,束宽腰带,腰带上挂有小刀、荷包、鼻烟壶、眼镜盒之类的物件。头戴平顶软帽,分黑白二色。后来,服饰变成现在的以穿不加布面的白色皮衣为主,其长的如长袍,短的似褂子,多用黑羊皮或毛棉织品沿边。黑白分明,美观大方,既可以穿,又可以盖。女子喜欢穿一种领圈和大襟上都有绣花的衣服,戴轻薄柔软、绚丽透明的绸纱盖头。现在为了劳动和工作的方便,医院女护士戴的白色工作帽所代替,不过白帽上绣有“牡丹”花饰,其服饰也以穿布衣为主。青年妇女喜欢穿红着绿,上衣宽大,齐膝盖,大襟在后边,外面加一件齐膝的坎肩,长裤一直拖到脚面。

东乡族在举行婚礼时,新郎要在本家的一位长辈陪同下到女方家,先依次去邻近新娘家族的长辈家,拿礼拜访,然后娶亲。宴席间,新郎要到厨房向厨师致谢,还要“偷”走一件餐具,表示“偷”来了娘家做饭的技术,使新娘心灵手巧。新娘离娘家时,由双方德高望重者说“高比”(祝词),互致祝贺。新娘、新郎骑马登程后,双方亲朋在沿途适当地方设茶点招待新郎,并与新郎赛马。新娘进人夫家后,欢聚的亲朋要唱“哈利”,表示祝贺迎新。唱词由宾客即兴编唱。

保安族是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to个民族中人数最少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多人,主要聚居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县的大墩、甘河滩、梅坡、大河家乡、刘集乡一带。这里梁卯、沟壑、川台、河谷交错纵横,地貌特征明显,是一块宜农宜牧的好地方。

保安族,有语言而无文字。原居住在今青海省同仁县保安地区,历史上被称为“保安回”年3月25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命名“保安族”。年建立了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保安族是以信仰伊斯兰教的色目人为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回、藏、土(青海同仁土族)等民族互相交融发展,历明、清两朝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民族。

保安族的服饰.兼有蒙古族、藏族和回族的长处,又有自己的特点。男子喜穿白褂,套青夹夹,遇有喜庆节日,则戴礼帽,穿翻领大襟长袍,束腰带,挂腰刀,足登高筒厚靴,显得威武潇洒。女子喜穿色彩鲜艳的服装.上身多大襟袄,外套“坎肩”,衣和裤边有不同花色的加边。已婚妇女多戴盖头。

保安族人的婚礼十分有趣。婚礼的当日由男方率亲朋数十人的迎亲队去迎娶新娘,其中要有二位妇女参加。在女家进行祝福仪式时,撒核桃、红枣,表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夫妻和睦之意。然后由女方送亲队伍将新娘送往男家。在离家时,向行进的后方撤麦、豆、玉米和茶叶等“五色粮食”,以示将幸福留给父母。新娘进门后,三日不吃婆家饭,由女方家送来,以示父母对女儿的关怀。在新婚之夜,村里的亲人聚集在院内唱“宴席曲”.有问有答,十分热闹。唱着唱着,欢乐的人们便跳起了感情奔放的舞蹈,并边舞边向大门退去,表示婚礼已接近尾声。

保安族人民保存有一些与藏族相似的民族习惯,如善骑、好枪棒、能歌善舞、自制和喜爱佩戴腰刀等。特别是擅长编唱各种优美动听的“花儿”和吹奏丝竹乐。每当喜庆和歌会之日,保安族人民纵情对唱,此时聆听悠扬婉转,节奏明快的“花儿”保安令,真是极大的乐趣。

好啦,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这里。我们明天再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312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