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名濮阳非遗人物颁奖词揭晓

北京白癜风介绍 http://www.csjkc.com/m/
<

濮阳“非遗人物”获奖人员展示

1、刘小江

刘小江,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文博副研究馆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濮阳市文联副主席。

先后荣获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全国民间文学集成先进工作者”称号。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科研成果一等奖”。多年来,他始终坚守在非遗一线,不论严寒酷暑,都奔走在乡村田野,跑遍了濮阳的村村落落,先后发现80余项濒危非遗项目、组织开通全国首部非遗热线电话、启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举办非遗展览、非遗进乡村庙会等活动,成功申报省级传统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区、联合濮阳市邮政局发行传统美术、稀有剧种脸谱邮票……他用自己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与坚守,推动着濮阳非遗事业不断前进与发展。

颁奖词

不忘初心,他始终坚守在非遗一线;砥砺前行,他是传统文化的守护人;走遍村落,探寻濒危的文化遗产;奔走呼吁,传承着心中的非遗梦想。中原沃土,培养了他对民俗文化的深沉厚爱;严寒酷暑,记录了他对非遗事业的初心守候;笔耕不辍,抒写着他对非遗保护的绚丽篇章。

2、张相彬

张相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平调传承人,国家二级演员,年度全国文化和旅游能人,中国演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戏协理事,濮阳市第十二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原濮阳县大平调剧团团长,现任濮阳县文化馆馆长。

他热衷于大平调事业,认真学习与研究大平调这一古老的唱腔技巧和独特的表演艺术,集各流派之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

年他开办大平调展示馆,展品多件。几年间,展馆接待0余人次参观;出版发行大平调“经典唱段”集锦;撰写《濮阳大平调戏剧志》;培养4批戏校学员人;先后编排节目40余个,三次获河南省群星奖一等奖,黄河戏剧奖一等奖,牡丹奖等省级以上奖项;疫情期间,连续线上展播作品个,其中《打春牛》等5个作品登上“学习强国”平台。他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大平调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颁奖词

唱腔洪亮,吐字真切,登台四十载,他在传统戏剧中演绎红脸人生。戏功高深,表演精湛,言传身教中,他播撒下戏剧传承的星星火种。

3、张绪斌

张绪斌,国家二级演奏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四平调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从伴奏员、作曲、文化馆业务馆长到四平调艺术团团长、非遗中心主任,他长期坚守在非遗工作第一线。他精通高胡、二胡、琵琶等多种乐器,40多年间,参加各类演出伴奏活动0余场;创作40余个剧目的音乐唱腔;获奖40余个;抢救整理四平调优秀唱段余段,四平调传统、现代大小剧目10余部;参与编撰河南省非遗丛书《四平调》《枣梆》,撰写非遗保护论文10余篇;传承培养四平调学生60余名,社会艺术辅导余人;创建了四平调省级展示馆、收藏捐献四平调非遗保护实物资料余件。

由他创作的作品连续六届获河南省小戏大赛金奖、一等奖。参与音乐创作的剧目《石磨的婚事》获河南文华大奖,剧目《黄河人家》获音乐设计文华奖。挑着范县非遗保护工作的担子,他不知疲惫地奔走在乡间地头,为项目的保护与传承,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颁奖词

弦而鼓之,丝丝入扣,他用乐器演奏出凄婉悠扬的四平调小曲;兢兢业业,事必躬亲,他用脚步丈量出对非遗的守护情长。

4、戴建平

戴建平,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大弦戏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年被中宣部和中国文联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年荣获“首届河南省文化人才”。年,作为全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曾为40余部大弦戏、大高调作曲、设计音乐唱腔,多部剧目、曲目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卫视录播。开办了四批大弦戏艺术专业班,为大弦戏培养了上百名后继人才;常年担任大弦戏艺术传习所专职教师;坚持每季度参加一次大弦戏戏迷交流活动,为专业演员和戏迷技艺水平提高贡献力量。撰写出版首部大弦戏专著《河南大弦戏音乐》;领衔主编《豫剧·大高调》;在历届戏曲大赛中,荣获国家级、省级、市级金银铜大奖13项。

颁奖词

词雅韵美,高低盘旋的韵律唱不尽他对传统戏剧的热爱。婉转悠长,余音袅袅中诉不完他对戏剧传承的心声。

5、员增荣

员增荣,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员氏古沉木雕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西部十佳风采人物,濮阳古沉木艺术展示馆馆长。

他潜心设计,创新技法,作品磅礴大气,极具艺术震撼力。在第三届上海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他的《落笔惊风雨》《枯木逢春》等17件古沉木雕品,开创了古沉木艺术品代创作的先河,引起轰动。年参加第四届杭州中国艺人节,被评为“最受欢迎的民间艺术家”。

多年来,他跑遍大江南北收购原材料,用心血和汗水雕刻出无数精美的木雕艺术品,多件作品荣获国家奖项,并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和个人收藏。他注重保护与传承,成立了古沉木雕刻艺术研发中心,组建了员氏古沉木雕刻保护研发团队,建立了平米的古沉木展示馆,展出0余件古沉木雕品,先后培训和招收学徒人,为古沉木雕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颁奖词

木骨丹青,人天同构,他用刀刻表达着对自然的探索与追求;薪火传承,非遗永继,他以行动推动古沉木雕艺术的传承与提升。

6、王华平

王华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王氏麦秆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曾被授予“河南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河南省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国家一级美术师”等称号。

自幼酷爱美术,8岁学艺,12岁绘画设计。在创作中,结合新型材料,实现了重大突破。先后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明创造了多项唯一“独特”的浮雕式立体造型麦秆画等数十种新技法,极大地提高了麦秆工艺的艺术渲染力,为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凭借精湛的技艺,他创作的作品荣获5项国家发明专利,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项。其中《九龙壁》《虢国夫人游春图》分别荣获中国第二届、第五届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作品《芦雁图》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作为麦秆画行业的佼佼者,他数次参加对外交流,并把濮阳麦秆画作为文化名片,推广到世界各地。

颁奖词

天生巧手,他用麦秆作画;精雕细琢,他让作品栩栩如生;声名远扬,他让麦秆画成为传递中华文化的“大使”。他以初心致匠心,“择一业,终一生”。

7、赵腾飞

赵腾飞,南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濮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

主持编撰了《南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参与编撰出版了《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戏剧四股弦》《目连戏》。

在他的带领下,南乐县的非遗保护工作稳步提升,先后荣获“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先进单位”、“河南省稀有剧种抢救工程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年南乐县在全省率先实施了非遗数据库建设工作,年“南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实践工作”被河南省文化旅游厅公布为首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案例”。他用基层一线非遗人的执着与坚持,夯实了南乐非遗保护工作的基础,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把南乐县的非遗工作,打造成了全市非遗工作典范。

颁奖词

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他为南乐非遗发展献计献策,贡献专业力量。任劳任怨、辛勤耕耘,他为南乐非遗保护尽心尽力,夯实工作基础。

原标题:《7名濮阳“非遗人物”颁奖词揭晓》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792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