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亮出成绩单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药 http://baidianfeng.39.net/a_zzzl/150831/4688851.html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从青绣到唐卡,从河湟剪纸到传统木雕……瑰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民间的薪火传承,展示了青海大力保护和传承非遗的成果。

互助土族自治县举办轮子秋表演。图片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存续状态良好,具有重要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文化形态整体性保护的特定区域。近年来,我省建成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藏族文化(玉树)、格萨尔文化(果洛)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一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海西德都蒙古族文化、互助土族文化、循化撒拉族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传承体系更加完善,区域性整体保护更加有效。

  我省通过采取多种保护方式,以产业融合发展推动非遗传承,使一批非遗项目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这些丰富多彩、具有浓郁高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越来越被人熟知,也让群众近距离感受到青海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各地文旅部门还将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现代服务业、乡村文化振兴相结合,挖掘文化内涵,通过支持非遗文创产业园区、特色街区、特色小镇建设,保护和利用各地特色非遗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

非遗传承人展示扎木聂弹唱。

  文化生态保护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举办玉树藏族服饰、泥塑、金属锻造等制作技艺各类培训班共10批,设立石刻传习基地、囊谦县热巴舞传习基地、杂多县山歌传习基地等,不断培养和壮大传承队伍,推动非遗的整体性保护和传承发展。

  德都蒙古文化(海西)生态保护实验区设立以来,依托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挖掘昆仑文化、吐谷浑文化、吐蕃文化等多民族文化遗产,鼓励传承人加入多样性保护队伍。截至目前,保护区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5名。

  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设立以来,组织群众开展唐卡、堆绣、石刻、同仁刻板印刷技艺等专项培训,形成“公司+艺人”的发展模式。年至年,热贡文化从业人员增加到3.38万人,文化产业收入增长到12.6亿元,群众共享保护传承发展的成果。

  在互助土族文化、循化撒拉族文化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手工技艺类非遗资源成为市场潜力巨大的特色产业。在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圣驼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绣娘们通过巧思和巧手展示精湛的指尖技艺,撒拉族刺绣衍生出了多种产品,有民族工艺品、文创手工产品等,仅年公司销售额就达到万元,带动余名绣娘就业。

互助土族自治县绣娘们交流刺绣花纹图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吴梦婷摄

  非遗厚家底转化为发展新引擎

  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全省现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项,代表性传承人3名。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设立将青海非遗厚家底转化为发展的新引擎,让非遗在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同时,更好融入现代生活。

  近年来,我省在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建设、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非遗传承人群研培、非遗数字化保护、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非遗扶贫就业工坊能力建设、青绣品牌打造提升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各地还通过采取订单生产、开设网上商城等多种形式,扩大非遗就业工坊产品销售渠道。

  今年9月,省文化和旅游厅批复同意在海东市设立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验区设立后,我省将建立健全常态化工作机制,科学编制保护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河湟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打造河湟文化品牌。

来源:西海都市报作者:吴梦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利于普法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青海普法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5075.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