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的前世今生金台资讯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newslist_8_1.html

散落在隆务河畔的古村落。青海日报记者刘伟通讯员姚子龙摄

古村、古宅的乡村风韵,永远是人们梦里的故乡,唐代诗人高适远游他乡时,曾有“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的感叹。诚然,儿时的村庄承载着丰厚的人文内涵,凝聚着离乡游子美好的回忆。

黄南藏族自治州古村落众多,与千百年来深厚的黄南山水文化密不可分。近年来,这个州在探索生态与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道路上,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的调查摸底、挖掘申报、实施保护工程等工作,全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推进乡村环境保护以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靓丽名片。

内外联动展魅力

“要说保护古村落,那我们村可没得说,至今都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房子,而且这种保护是由内而外的。在遗址设施方面,村民自发地保护,爱护这里的一砖一瓦,在外部环境方面,党员发挥模范作用,带领村民清扫道路、垃圾,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聊起自己的家乡,同仁县保安镇城内村党支部书记贾有林言语中透着骄傲和自信。

保安城建于明代,位于同仁县城以北约15公里处,是通往西宁市和甘肃省临夏等地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屯兵之处。早在明洪武年间就建有“保安站”,至今还遗存有铁城山、保安都司衙门、药王庙、关帝庙、明清驻军营房、烽火台等古建筑。

站在高处俯瞰,古城呈长方形,占地约为6公顷。观其地形,地处隆务河河谷地带,不仅利于排兵布阵,肥沃的土地又能解决后勤补给问题,曾一度是甘肃、青海地区历史上重要的军事基地。村落格局与独特建筑无不体现了人类的生活智慧与文化理念。

在时间的长河中,曾经的兵城早已退出历史舞台。历经岁月洗礼,城垣虽为夯土,但依然坚实牢固如初。走在幽静的古巷里,斑驳的墙壁无声地诉说着这里的前世今生,耳边仿佛仍能听到士兵的呐喊声。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对于村民来说,古城早已不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而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神寄托。面对新农村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如何使生活在古村落中的群众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是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作为州府所在地,同仁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除了保安古城,还有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吾屯城堡以及大大小小几十座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散落在隆务河两岸,遍布乡野,如珍珠般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成为热贡文化的重要载体,绽放着独特的魅力。

为了促进古村落可持续发展,黄南州在规划建设中,突出生态优势,注重与乡村自然环境相融合,加强古树、林地、水生态保护,保留乡村历史遗存、保持乡土味道,对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修缮,使黄南古村落、古文化与新农村、新生活和谐共融、相得益彰。

巧借东风换新颜

初夏,走进同仁县扎毛乡,满眼的绿色青山。“扎毛”,藏语意为“皇后”,据说羌族的先辈曾在这里繁衍生息。

在国盖立仓村,平整干净的巷道里,形态各异的雕塑和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式房屋相映成趣,葱葱郁郁的树林间鸟鸣声与河流声交汇在一起,一幅安宁和谐的乡村景象。

传统村落保护中,国盖立仓村可谓成绩斐然。近年来,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最美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保障基本示范村”等称号。

国盖立仓村既是古村落,也是一个深度贫困村。曾几何时,很多老房子经过数次维修已经破败不堪,村民又无力拆旧建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古村落面临着消亡的巨大压力。

据介绍,前几年,村民眼中,国盖立仓村无异于“荒郊野岭”。基础设施跟不上,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河道内污水横流、垃圾漂浮,群众生活环境令人堪忧。

从年开始,扎毛乡凭借脱贫攻坚的强大东风,先后实施美丽乡村、特色村寨、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村庄道路、给排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几年来,随着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容村貌和群众生活条件。

同仁县组织部部长陈峻说,为了切实保护古村落的山水文化,州、县两级组织部门积极开展“一核三治”藏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将古村落环境保护纳入村“两委”班子考核,有效杜绝了大拆大建、破坏生态环境现象的发生,一大批古村面貌、历史文化得到传承。

“目前全县村级卫生区域实现网格化管理,既有保洁员,又有监督员,有效治理垃圾乱堆乱放、垃圾围村的现象,被列入传统文化保护名录的村庄已达道路硬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的标准,为下一步开展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陈峻介绍说。

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黄南州依托传统文化村落保护规划,按照“田园美、村庄美、生活美”的标准,高质量建成个的高原美丽乡村,其中有22个村被纳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这些村制定完善村规民约,着力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濒临消失的古老文化再次散发出文明的气息。

生态旅游筑产业

漫步于扎毛河畔,一个个古村依河而建,古树,古村,古建筑,浓郁文化气息沁人心脾;休闲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各类旅游扶贫项目带领群众脱贫增收……优美的农村环境、丰富的文化底蕴、甜美的群众生活,这些正是黄南州全力推进传统文化村落保护的真实写照。

然而“外显生态风光”还远远不够,传统文化村落要发展,更需要“内含产业兴旺”。随着传统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作的深入开展,扎毛乡古韵展新颜,古老建筑群、优雅的生态环境、古朴的村风民俗,让追寻乡愁的游人纷至沓来。

在这里,闲置的老房子变身成了“农家乐”;木刻技艺传承人当周重拾手艺,卖起了藏式工艺品;村民组建成立了“藏戏艺术团”……每当夏日,依山傍水的古老乡村树绿草茂,鸟语花香。一个个游客体验区内,采摘、漂流、观赏民族风情舞蹈,游人玩得不亦乐乎。

提及旅游,同仁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陈赟章动情地说道,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喜欢驾车去乡村体验田园生活。今年“五一”假期,一些外地游客路过扎毛村时很兴奋,纷纷停车拍照留念,都说没想到在这样的深山里有这样漂亮的地方!

“如今发展乡村旅游,拿什么吸引游客?说到底,绿水青山就是我们金山银山。既要有优美的生态环境,还要为游客提供休闲高端的优质旅游服务,游客才能多起来!村庄才能实现生态涵养与绿色富民的双赢。”陈赟章说。

据了解,经过两年的发展,扎毛村已创办集体休闲接待中心2处,民宿40处,借助乡村旅游节、自驾游等各类活动,如今年接待游客余人,旅游收入达余万元,昔日的贫困村逐渐成为受人青睐的乡村旅游胜地。

在走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扎毛乡还成立了林木育苗、藏药种植、蕨麻种植、牛羊养殖、旅游等多个合作社,作为扶贫产业,合作社帮助群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解决群众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六月的黄南,自然和人文景观美不胜收。沿路边走边欣赏田野的美景,枝繁叶茂的古树枝条无比眷恋地扑向大地母亲的怀抱,见证着这方热土上勤劳善良的人们对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希望。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3912.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