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称多县寄宿学校,
西藏普兰县转经人,
西藏拉萨市僧人,
青海囊谦县牧民,
青海囊谦县牧民,
青海刚察县青海湖牧民,
西藏日喀则市僧人,
青海湟中县葛家寨汉族社火,
青海西宁野生动物园,
青海共和县牧民,
青海达日县天葬师和高山兀鹫,
青海贵南县过马营生态移民,
青海共和县龙羊峡镇生态移民,
四川甘孜县僧人,
青海西宁市藏餐厅,
青海西宁市藏族婚礼,
青海西宁市藏族小区,
青海囊谦县牧民,
青海达日县天葬师,
青海玉树市格萨尔说唱艺人,
青海称多县珍勤乡牧民,
四川色达县僧人,
青海共和县旅游商贩,
青海囊谦县牧羊人,
西藏当雄县牧民,
青海同仁县村民,
青海曲麻莱县巴干乡虫草广场,
青海格尔木市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藏羚羊吉祥物迎迎,
青海同仁县唐卡,
青海西宁市墓地,
塑料这种由树脂等高分子化合物与配料混合成的物质材料,经过受热加压,变成轻盈、绝缘、耐腐蚀的物质。可以说,在我拍摄的藏区任何地方都有它的踪影。我让拍摄体蒙上塑料,在那个特定的语境下,我把塑料理解为一个分界线,在它的后面是藏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是他们生活的世界,他们透过塑料观看。塑料的对面——也就是代表作者和观众一方,则是透过塑料这种带有时代印记的物质解读代表人类这个大家庭一个分支的族群。
在藏区拍摄这组图片,从取景框里我看着我的被摄体带着一种怀疑,有时是窥视甚至想逃避的神情注视着我。如果我不很快摁下快门,那个我要寻找的画面就会稍纵即逝。也许这个被定格的画面,只是无限贴近我最终想表达的,也许永远不会和我的最初想法相交或重叠。
年开始拍摄“膜”系列,我列好拍摄计划,然后行走,等那个图景与我在某一时空里碰撞,然后我迅速记录,而那个标点物的出现,即塑料这个道具,我一般在现场就能从地上捡到。蒙上塑料的拍摄体能反映出他们对我进入的一种回绝、阻挡和警惕,这样使得我最终形成的图像具有一种既有“攻击性”,又有欲握手言好的矛盾体特质。
年冬到年春,我将作为道具的塑料膜变大,以装置的形式,放置在我选择的场景里,我与被拍摄体隔膜互望。我对藏地各种现实问题有天然的敏感,以青海高原的藏人聚集地为主要图像采集区域,通过这半通明的膜表达我对当下藏地的思考和提问。藏民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个族群,在独特的雪域高原,站在人类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