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以前自己只知道牲畜买卖,对一些政策性的知识理解得不深,错失了很多发展机遇,如果早两年和大家碰头取经,我们村的合作社早就发展壮大了。”“说得没错,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小组成员就要把好的经验、做法带给大家,让群众对脱贫攻坚有更大的信心。”
这是不久前,记者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王家乡党委组织召开的“产业发展交流会”上看到的场景。在交流会上,各村产业党小组成员就如何发展本村经济各抒己见、建言献策,会场气氛十分活跃。
王家乡位于泽库县西部,距县城93公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是一个纯牧业乡,全乡4个行政村,总人口不足人,贫困发生率较高。
王家乡党委副书记项尖说,在发展村级产业中,养殖大户和致富能手用亲身经历现身说法,让这些看得见、可复制的经验在各村推广,凝聚起了发展的后劲。一年来,各村、社在党小组的组织引领下,从少数几个人“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发展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年,泽库县按照黄南州委组织部“抓乡促村”工作《实施方案》,针对村级党员群众区域分散,开展党内生活不便等问题,探索开展了“党小组”设立行动,通过分类型、分区域设置“党小组”,逐渐形成了以各村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在村民之间开展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社会治理模式。
截至目前,全县64个行政村共设立个党小组,这些“党小组”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社会管理、产业发展等民生问题,为群众建立灵活、多样、便捷、高效的社会治理平台,扎实的基层党组织基础,已然成为推动全县乡村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走进泽库县宁秀乡宁秀村,房前屋后整洁靓丽,一道道靓丽乡村美景悠然呈现。这是宁秀乡组织各村党员干部、村民、志愿服务队开展乡村环境卫生治理的真实写照。
“以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基本上是草原生态管护员进行,现在按照片区成立党小组,划分卫生区域,对公路沿线、河道洼地、易地搬迁点等垃圾进行及时全面清理,现在各村党员干部和村民都会积极参加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宁秀乡党委副书记才让卡说,每到环境卫生整治日,全乡15个村42个党小组以及志愿服务队统一行动,大规模地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活动,使各村形成一股人人争先的好风气,过去党组织软弱涣散的局面悄然发生了改变。
产业兴旺,环境优美,只是乡村变化一个缩影。行走在泽曲草原,群众最大感触是,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在身边,为百姓办的事更多、更实在,而这一切都源于基层党建工作改革创新这一“源头活水”。
为了使州县乡村“四级”党组织同步发力,推进“抓乡促村”工程落地落实,黄南州决定计划用三年时间按照一定比例确定乡镇和村级组织,分步开展“藏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创建工作,通过示范引领、典型带动,促进整村强化、整乡推进、整县提升。去年,该州按照35%的创建比例,确定了35个乡镇和96个村进行达标创建。
在创建过程中,州县乡分级选派党建指导员名,着力解决基层党务干部缺乏、能力不强,各领域党建工作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其中,“有党校、周转房、食堂、庭院绿化、健身场所、卫生厕所”等乡镇“八有工程”建设,已在全州33个乡镇实现全覆盖。
同仁县统筹各类资金万元,计划给予每个乡镇10万元资金补助用于创建达标;尖扎县实施基层党组织“暖心工程”,投入余万元为63个党群服务中心配备空调解决冬季采暖措施,进一步优化基层工作条件;河南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万元,对全县6个乡镇和15个村进行达标创建,阵地面貌焕然一新。
黄南州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是进入新时代党对乡村治理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对此,该州通过构建“一核三治”村级治理体系,着力助推藏区社会治理示范区建设,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和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基层党建的改革创新,改变了过去基层党组织说话没人听、办事没人跟的窘境。如今,在如炽党旗的引领下,黄南大地从农村到牧区,党组织一呼百应,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了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