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三大女活佛体系
文/舒放
活佛转世体系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一种宗教及文化现象,最早由噶玛噶举派在公元十二世纪创建。随后藏传佛教各派建立起了各自的活佛转世系统。其中宁玛派,转世活佛不一定承袭上一世的尊号,这一点有别与其它教派。
而随着藏传佛教在藏区的广泛传播,大量寺院应运而生,活佛的数量也日渐增多,除了众多的男性活佛之外,在藏传佛教历史上,出现了三个至今仍在延续的女活佛体系。
佛陀时代,最早没有比丘尼僧团。后来在佛陀弟子阿难的支持下,出现了首个比丘尼僧团。所以在汉地,尼姑庵会在佛陀左侧为阿难塑像,以示尊敬和感恩。相传佛陀释迦牟尼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是第一个比丘尼,以她为中心,便形成了佛教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僧团。在藏传佛教史上,随着西藏第一座佛教寺院桑耶寺的落成和第一批出家僧伽“七觉士”的产生,不久随即开始出现女性出家修行者。其中最著名的有益西措杰、玛季拉仲。
益西措杰是藏传佛教史上的第一位女密宗大师,宁玛派将她视作空行母和金刚帕姆“语”之化身,玛季拉仲在密法修持上获得很大成就,被奉为智慧空行母的化身。15世纪,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女活佛多吉帕姆,即被视为益西措杰的转世。19世纪,西藏出现了自修成佛的休色·杰尊仁波切女活佛。休色·杰尊仁波切传承、桑顶·多杰帕姆传承、贡日卡卓玛传承合称为藏传佛教的三大女活佛体系。
●休色·杰尊仁波切传承
迄今共传两世,驻锡地为拉萨市曲水县菜纳乡境内的休色寺。一世休色·杰尊仁波切(—),法名仁增曲央桑姆。休色·杰尊仁波切通过自己苦行修持成为一名活佛,故又被尊称为“让琼喇嘛”,意即“自身修成的上师”。36岁获赐法名仁增曲央桑姆,55岁时在地方资助下,重建休色寺,使之由息解派演变为宁玛派的寺庙,且制定了完整的教法体制和组织制度,被拥立为“杰尊仁波切”,意即“尊者大宝”,成为藏传佛教史上的一位女活佛。
第二世休色·杰尊仁波切转世为男性。这种女活佛转世为男性的转世方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藏传佛教中男女地位平等。
●贡日卡卓玛传承
贡日卡卓玛,通称“卡卓玛”,意即“空行母”。该传承迄今已传至六世。驻锡地是位于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境内的白石崖寺。同时在拉卜楞寺拥有活佛囊谦(府邸)。第一世贡日卡卓玛·洛桑曲仲,自称前世为玛季拉仲,但所说事迹被认为多有虚构,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后来她在夏琼寺(宗喀巴大师出家的寺院)和塔尔寺等寺院广做利乐众有情的事业。十七世纪,青海同仁县隆务寺第一世夏日仓活佛噶丹嘉措在白石崖寺建修行殿,并认为洛桑曲仲是一位具足神通先知、法力无边的成就者,洛桑曲仲由此成为白石崖寺寺主和一世贡日卡卓玛。
第六世贡日卡卓玛,现在夏河县政协工作。
●桑顶·多吉帕姆
桑顶·多吉帕姆至今传承了十二世。十二世桑顶·多吉帕姆由出家修行改为在家修行,定居拉萨。曾任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佛协副会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务。
多吉帕姆,意即“金刚亥母”,金刚亥母是藏传佛教密宗修持的母体本尊之一,也是度母在报身层面上的化身,以及大威德金刚的空行母,是颇受尊崇的女性本尊。青海佛教圣地塔尔寺在主殿即供奉有金刚亥母。桑顶·多吉帕姆被视为“金刚亥母”的化身,是唯一拥有大呼图克图称号的女活佛。
十二世桑顶·多吉帕姆在6岁时被拉萨仓宫尼姑寺被认定为上一世女活佛的转世灵童,迎请至桑顶寺。12岁时摄政大札活佛为其剃度授戒。年,桑顶·多吉帕姆曾赴祖国内地参观访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据活佛回忆,在承德期间,第一次看到外八庙时,觉得不可思议——是什么样的神力将布达拉宫从达拉搬到了汉地?
年,桑顶·多吉帕姆活佛在桑顶寺主持了每一世住世期间只有一次的“花露药丸炼丹”仪式,上万信众远道而来,这是女活佛的夙愿。仪式完成后,人们向女活佛敬献哈达,祝贺仁波切功德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