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务古城团结花开青海新闻网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80507/6557031_0.shtml

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手足相亲,团结和睦,是各民族父老乡亲恪守传承的民族情缘;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是各民族兄弟姐妹齐声高唱的团结乐章。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始终坚持围绕民生领域,把创建工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精准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形成了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不断将创建活动引向深入。

榜样,树起民族团结进步的旗帜

从年8月开始,每天清晨一碗香喷喷的奶茶成为同仁县热贡敬老院老人们最熟悉的味道,对于他们来说,这也成为了在此安度晚年的日子里最美好的记忆。

敬老院院长吉先才让告诉记者,隆务镇向朝阳村奶牛养殖合作社理事长刘德,每天为敬老院的老人们免费送来50斤鲜牛奶,风雨无阻,他的故事早已成为当地老少皆知的一段佳话。

“起初,刘德送奶不留姓名,每天放下牛奶就走,第二天晚上再接着送,我们经过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做好事的就是他本人。

他让我们保守秘密,但这件事最终还是被大家知道了,在所有老人的要求下,我邀请刘德来敬老院做客,老人们见到他时再三表示感激。”

吉先才让说道,其实刘德家境也不是很富裕,早些年下岗后,他跑过运输,开过汽修厂,虽说现在经营着几十头奶牛的养殖合作社,但是每天坚持为敬老院送50斤鲜奶,按照每斤4元估算,一年就少收入元,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而言,能有这样的善举实属不易。

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不断涌现的道德模范,将好人善举内化为看不见的精神动力,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当中,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动着每一个人,激发着大家心中向善的力量。在同仁县,我们常常会被这种浓浓的民族团结氛围所感染——

吴屯上庄村唐卡艺人扎西尖措、曲智兄弟开办的热贡龙树画苑,帮助贫困学员免费学习热贡艺术绘画技艺,同时也辐射带动周围村子的脱贫致富,引领发展了一大批集中培养唐卡艺人的重点传习机构,每年培训热贡文化从业人员达余人次;

走进县城的隆务老街,沿街的文化墙上,不论是党的政策还是孝亲敬老标语,都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群众生活的幸福感。在这里,多民族和谐共处、团结互助是最好的见证。

上世纪80年代,随着茶马古道的兴盛,来自藏族、汉族、回族、土族、蒙古族、撒拉族等民族的商人陆续在隆务河畔安家,逐渐形成现在的隆务老街,成为隆务古城一道著名的风景线。

多年以来,隆务寺、圆通寺、清真寺、二郎神庙等寺院需要维修时,古城里的居民不论什么民族都会出钱出力,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各民族群众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生动感人的民族团结之歌。

“多个民族的群众共同生活在这里,结下了亲情般的友情,老街居民谁家有什么事左邻右舍都会来帮忙,就像兄弟姐妹。”隆务镇党委书记马成祥表示,今后还要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挖掘、推荐和表彰活动,鼓励大家争当互帮互助、民族团结的典范,从而引导广大村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从城市到农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宛如一阵春风吹遍热贡谷地,也为各族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不久前,记者来到加吾乡东维村,一座座颇具特色的藏式民居点缀在群山环抱中,浓郁的民族风情,勾画出一幅民族团结共融、和睦共处的和谐画面。

东维村位于加吾乡东南部,全村有户、人,由于地处偏远山区,长期以来村里的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亟待解决。近年来,同仁县加大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对通村道路、村内主干道进行硬化,实施人蓄饮水设施、文化广场工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加吾乡党委组织委员魏玉婧谈道,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是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吾乡共争取到各类项目资金多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大幅改善了东维村整体面貌,进一步拉近了干群关系,让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据介绍,由于人均耕地少,剩余劳动力多,经济发展落后,多年以来东维村一直是全县典型后进村,村内打架斗殴、偷盗、赌博等各种矛盾隐患突出,尤其是夏季牧场放牧期间,不管与邻村、邻乡的其他村,都有不同程度的摩擦发生,矛盾纠纷屡禁不止,村民们也有抱怨情绪。

两年前,加吾乡为了调解长达十年之久的东维村与吉仓村夏季草场矛盾纠纷,组织这两个村的“两委”班子成员、群众代表,连续七天进行现场勘察、划线,召开调解会议,成功调处了草山矛盾纠纷问题,使双方村民意见达成一致,签订了睦邻友好协议。

回顾这日新月异的大变化,村委会主任夏吾拉增深有感触地说,这几年村里没有发生一起恶性事件,哪怕是邻里口角,夫妻闹别扭,村干部也会积极调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去年,东维村还被评为黄南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村民们越来越相信干部,越来越支持干部们的工作……

为了让创建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该县不断扩大民生领域投入范围,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作为同仁县的“东南大门”,这里也是距县城最远的一个乡镇,由于地理位置特殊,维稳工作任务重,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从年开始,同仁县决定对多哇镇开展小城镇建设,实施了易地搬迁、道路综合整治、河道治理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另外,在全镇6个行政村开展就业技能培训,想方设法增加农牧民收入。

“今年已下达多哇镇镇区供水工程等6个新建项目,新续建项目总投资合计1.2亿元,各施工单位正在开足马力加紧施工,计划于年内全部实施完成,这些造福人民的举措,让多哇镇各族群众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多哇镇党委书记朱晓龙说,县党政一把手亲自挂帅,多次赴多哇镇调研,并就整体设计、配套设施、工程质量等方面遇到的关键问题召开现场办公会,要求各有关单位以小城镇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尽全力将多哇镇打造成为全州藏区社会治理示范乡镇。

一项项惠民政策、一笔笔民生投入、一个个民心工程勾勒出了农牧民群众生活日益幸福美好的蓝图,展示出全县民族团结进步欣欣向荣的景象。行走热贡大地,随处都能感受到各民族团结互助、和睦共融的氛围,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共同繁荣发展的理念,已深深印在人民群众心中,也将大家的情感紧紧地联系起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24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