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近年来,黄南州把推动脱贫攻坚作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舞台”,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以点带面,以面带全,逐步劈画了同心共助脱贫致富的美好图景。
“神笔马良”一心为民,言“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近年来,黄南州把推动脱贫攻坚作为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的“大舞台”,充分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以点带面,以面带全,逐步劈画了同心共助脱贫致富的美好图景。教身传画出致富路。“生长在这里,自己能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一点事,再多的付出也是值得的”。同仁市龙树画苑院长曲智是我州热贡文化人才助力脱贫攻坚,带动群众致富的典型。曲智通过推行“龙头企业+农户+基地”的“三位一体”运行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依靠自己的人脉关系,与北京、深圳、青岛等地文化企业长期签订购销合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每年签约余名唐卡画师,带动户贫困户从事热贡艺术事业,平均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10万元不等。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从事热贡文化事业摆脱贫困,实现“一人学艺、全家致富”的目标,曲智每年都会举办唐卡绘制、矿物颜料研磨及加工、矿物颜料搭配等培训,培训对象主要面向周边地区贫困户子女,在学习过程中无偿为所有学员提供食宿,并免除学费,每年投入万元用于学员在画苑的吃住、绘画用品、日常补助等,既消除了学员的家庭负担,又传授他们“发家致富”的本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龙树画苑达到年生产唐卡、堆绣、刺绣余幅,年均实现销售收入万元,越来越多家中比较困难的画师都从产业链中获得了实惠。
如何围绕黄南热贡文化特色培育本土人才、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脱贫,为脱贫攻坚凝聚强大动力,一直是州委、州政府工作的头等大事。近年来,黄南州加大对热贡艺人和非遗文化的宣传和培养,围绕“定准产业”“找准主体”“对准市场”三个关键词,聚集热贡艺术领域优秀人才,重点打造州级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基地6个、示范企业12家、企业示范户32个,建成“非遗+扶贫”工坊2个、扶贫基地4个、扶贫车间20个,培育热贡文化领军人才14名,培养热贡艺人余人,以培养文化特色人才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激发脱贫活力,带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三农高手”勇担重任,一马当先力破贫困关。农技人才高文良从事农机推广培训事业已有30年,从年起,他被同仁县农牧科技局聘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连续十一年全面负责该项目的实施。这些年来,他立足同仁县黄果梨、马铃薯、蔬菜、藏羊及牦牛等主导产业,充分利用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畜牧兽医站、农机管理站、种子管理站以及12个乡镇农牧业服务站等体系的力量,累计遴选名技术指导员,培育了多个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3多户-主持完成“同仁县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从省级、部级到国家级的设计与实施。累计完成保护性耕作12万亩,节约成本万元,增加收入万元,增收节支达万元。多年从事农业农村技术推广工作的专技人才苏呈文在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助力百姓脱贫攻坚、脱贫致富方面作出也了自己的贡献。在基层一线开展科技推广工作是他的家常便饭。多年来他积极参与完成黄南州河南县一期“三江源”综合治理项目的前期调研和农业工程的实施,先后示范推广了省级《高寒牧区绵羊反季节出栏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州级《河南县天然草地施肥灌溉试验》以及《河南县有机欧拉型藏羔羊舍饲育肥加工示范项目》等重大科技示范项目。通过项目成果转化,有效带动了户农牧民增产增收,辐射带动贫困户多户,河南县的人均收入从过去的0元提升到了0多元。
黄南州坚持着力于引导专技人才在脱贫攻坚战场发挥“领头雁”作用,通过开展百名人才下基层“一讲二办三助力”活动,鼓励学校教师、医务人员、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服务。目前共组织15名教师、65名农林牧水、科技卫生、住建扶贫专业技术人才、20名文化旅游人才,深入学校、基层乡镇村社、合作社以办班培训、实地指导、义务诊疗、科技推广等形式,解决农、林、畜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21个,培训和技能传授余人,受益群众达2万余人次,树立了高职称人才点带面,高技能人才村带片的典型和标杆。
“援青英才”鼎力相助,情洒高原共筑小康梦。“如果不是对青海充满爱,不可能有这么精心的制作。”这是在“第四届青海改革论坛”上,青海省委党校领导听完天津援青干部人才赵树明的报告后发出的感慨。任黄南州住建局副局长期间,赵树明带领规划调研组跑遍了全州33个乡镇,上百次入户倾听基层干部和建档立卡贫困农牧民心声。为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推动河南县牧区危旧房改造工作,带领督导组冒雨雪深入海拔3-4米的施工现场,逐一走访户督导对象,主笔完成《危旧房改造清零工作督导报告》。针对群众关切的高原严寒农牧区公厕“脏乱差,偏少”问题,他主动奔走,联合天津大学、天津规划院承担了青海省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农牧区公共旱厕光伏供能与清洁设计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寻找解决方案,服务支持《青海省“厕所革命”三年行动计划》。他先后8次助贫捐款捐物近1.2万元,现正帮扶着泽库县多龙村两个藏族单亲家庭,为海拔多米的多龙村完小校园环境设施整治提升出方案、谋出路。领导多次在公开场合把他喻为“黄大年式的人物”。
近年来,援青干部人才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成绩让群众历历在目。完成了同仁县黄乃亥乡重点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次性解决户人、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被藏族群众期盼20年的“联心路”泽库县城至东科日村、郭泽多至夏宗果公路如期完工,户4人直接受益。投资0余万元改善中小学设施,积极开展“异地办班”、“京津访学”、“名师进黄南”等活动,选派骨干教师“组团式”帮扶教学,届州中学高考文理科上线率均为%,刷新黄南高考历史记录。建设2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医院药浴楼、州医院内部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举行“名医进黄南”“医疗质控进黄南”活动,使广大百姓不出青海就能享受内地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办法,带动户贫困户就业,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来源:黄南报)
责任编辑:贾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