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国网青海电力积极妥善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工作,齐头并进、守土有责,两手抓、两不误,对于特殊时期的扶贫工作,思想不乱、工作不断,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积聚更多能源力量。
重点工程有序复工贫困地区电网攻坚务期必成
“进入施工现场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请大家排好队,间距不要少于1.5米,依次测温、消毒、登记后进入。”2月17日,随着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哈秀乡35千伏输变电工程复工续建,拉开了青海省“三区两州”电网工程全面复工续建的序幕。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国网青海电力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应对疫情影响全力恢复建设助推企业复产复工十二项举措,以及毛伟明董事长在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年扶贫工作会议上“一个确保,四个全力”的工作要求,不等不靠,积极作为,有序推进“三区两州”等重点电网工程开复工。截至3月10日,青海项“三区两州”电网工程全部复工,复工率%。
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持续推动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国网青海电力落实国网部署,把加强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结合青海省易地扶贫搬迁、特色旅游小镇和生态旅游示范村建设等发展需求,从提升电网供电保障能力、加强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提升电网建设标准、综合治理低电压、电能替代五个方面着手,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电网升级改造。
年,共计实施8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个省定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电网改造,圆满完成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任务。深入实施《“三区两州”青海藏区农网改造升级行动计划(-年)》,建设范围涉及全省6州33县,惠及48.5万户农牧民家庭、.3万人口。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年上半年完成“三区两州”农网改造升级任务的部署要求,国网青海电力针对省内“三区两州”电网工程点多面广、施工条件艰苦、建设难度大等实际情况,在疫情防控期间,逐项工程制定疫情防控方案及复工计划,细化复工各项准备工作,提前向工程所在地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进行备案,沟通协调复工人员进场、交通、物资运输等相关事宜,在确保参建人员安全健康的前提下,切实保证“三区两州”、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有序复工建设。
同时,为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国网青海电力不断提高深度贫困地区电网建设标准,年还将继续实施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63个省定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电网升级改造,大电网向玉树州秋智、智曲2个离网光伏电站乡延伸,进一步提升深度贫困地区供电质量,让偏远农牧区群众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的转变。
定点扶贫不松劲助力脱贫显担当
2月26日,玛多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周边积雪尚未融化,天空又飘起了小雪。顶着清晨飘飘洒洒的雪花,电站运维人员张宏奎手拿喷壶进入电站设备区,对二次设备舱进行消毒。
“电站运维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贫困群众的扶贫收益,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尤其不能马虎大意。”张宏奎介绍,扶贫电站二次设备舱是站内疫情防控的重点区域,每天最少要进行三次消毒。自疫情发生以来,为最大程度保障电站安全运维,避免人员流动,电站运检人员主动请缨放弃假期留守现场,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定期对设备进行特巡,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每日多次对设备、驻点进行消毒,对每天进出现场人员进行测温登记。轮值员工还积极配合当地政府部门开展疫情宣传工作。
玛多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是由国家电网公司捐建目前我国海拔最高的光伏扶贫电站,电站收益将惠及玛多县11个贫困村户名贫困人口。自疫情暴发以来,国网青海电力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保障了玛多4.4兆瓦扶贫光伏电站在非常时期的可靠稳定运行,电站设备未出现故障和停运情况。截至3月10日,该电站累计发电量万千瓦时。
玛多县是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县。自年,国家电网公司定点扶贫玛多县以来,国网青海电力结合当地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定点扶贫新模式,走出了一条“项目扶贫、特色扶贫、智力扶贫”三位一体的特色定点扶贫之路,助力玛多县提前实现脱贫摘帽。据统计,截至年底,国家电网定点扶贫玛多累计捐助资金2.14亿元,捐建1座集中式光伏电站和11座村级联村光伏电站,惠及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户均年增收元以上;因地制宜实施光伏扶贫、电网补强、产业发展等项目46个,推动贫困发生率由37.5%降至0.15%,实现人稳定减贫。
与此同时,国网青海电力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率先打造玛多县清洁取暖示范县,完成“三江源”清洁取暖电能替代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推进三江源保护区16个县电能替代及配套电网建设。截至年底,三江源地区“煤改电”清洁取暖累计改造取暖面积万平方米,促进年减碳排20万吨。
年,国网青海电力将持续巩固提升玛多县定点扶贫工作成效,充分发挥电网企业技术和专业优势,全力做好2座14.4兆瓦光伏扶贫电站运营管理,为巩固玛多县脱贫攻坚成果打牢基础。坚持绿色发展,扩大生态扶贫成果,进一步完善电网基础设施布局,开工建设花石峡镇寄宿小学清洁供暖项目。大力推动消费扶贫,依托国网电商平台,持续推动当地特色畜产品线上销售,带动扶贫产业发展。
保障扶贫产业用电防疫期间蔬菜满供
进入二月,青海高原天气依然寒冷。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保安镇塔湘滩的小山坡上,一排排“蓝板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蓝板板”下一座座光伏温棚整齐排列。温棚里鲜艳的西红柿、翠绿的黄瓜长势喜人,身穿红马甲的国家电网金色热贡党员服务队员正忙着为浇灌用电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特殊时期,你们还亲自上门开展用电检查,真是非常感谢。”青海润鸿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全明由衷地表示。据他介绍,目前温棚内种植了十余种蔬菜,这些新鲜蔬菜已经陆续在同仁县上市,每天下午五点开始装车配送,确保疫情防控期间让群众能吃上新鲜蔬菜。
这片蔬菜温室大棚是青海润鸿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流转当地余亩荒山土地,结合黄河谷地丰富的光热资源与冷凉气候特色,将荒山变废为宝,打造的集光伏发电、节地式日光节能温室等为一体的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该项目于年启动建设,期间,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开展并网手续办理“一站式”、工程建设“跟踪式”和技术指导“保姆式”服务,保障了该公司10兆瓦光伏电站于年6月30日顺利并网发电。
“光伏温棚不仅清洁环保,而且收益高。”王全明算了一笔账,光伏电站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座温棚预计每年光伏发电收入可达0--万元,再加上棚内经济作物的收益,一年总收入达--万元。
农业和光伏“联姻”,不仅建立棚内种菜、棚顶发电的新模式,同时科技园也是扶贫项目。王全明介绍,该示范园可带动同仁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户,每户每年收益元,共计万元。同时,同仁县保安镇政府引导双处、全都两个贫困村村级产业发展资金万元入股到园区,每村每年分红25万元。此外,光伏温棚还吸纳周围村庄村民就业,每年解决本地3.6万余人(次)的劳动力就业,每人每天工资收入元,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目前,正值疫情防控期,光伏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严格按照政府要求进行杀菌消毒,设置门禁,拒绝外来人员与车辆进入,在岗工作人员全部戴口罩作业,在做好蔬菜供应工作的同时保证疫情期间防控工作万无一失。
“大棚蔬菜生产供应都离不开电,有你们的支持服务,我们将全力以赴保障蔬菜顺畅供应,守护好群众的‘菜篮子’。”王全明表示。
驻村干部有担当防疫扶贫两手抓
“老马,疫情很快会过去,现在是你安心育肥小羊的好时节,往后的销路我们帮你联系。”2月22日,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员工、化隆县甘都镇关巴村第一书记包毅在电话中询问村民马新忠在疫情期间的家庭养殖情况。
马新忠是关巴村的一名贫困户,因残致贫,由于他和老伴均已年过六旬,无法外出打工,生活一直不富足。在扶贫期间,包毅帮助马新忠以家庭养殖的形式养羊,通过繁殖、外销,让老两口有了不错的收入,如今家里养殖有20余只羊。
受疫情影响,化隆县当地很多餐馆暂停营业,马新忠为今年的销路发了愁。包毅了解情况后,及时宽慰马新忠,让他安心做好羊羔育肥,等到疫情结束后,立马联系销路,绝对不让村民的产业发展受影响。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党委高度重视联点扶贫村防疫工作,重点就关巴村的防疫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驻村第一书记包毅春节期间返村工作,配合村两委班子全力确保关巴村的防疫安全。
关巴村以拉面经济为主的外出务工村民多,春节前后是村民集中返乡、返程,人口流动最大的阶段。疫情发生后,包毅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第一时间准确掌握人员流动信息,为返乡人员建立信息台账,加强监控力度,第一时间与在外务工人员61户人通话,避免返乡流动。及时在村口设立检查站,严格人员、车辆出入登记,取消清真寺礼拜等集中活动。同时,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宣传册、入户讲解等多种方式稳定村民思想,安排专人利用全村“大喇叭”和流动“小喇叭”,及时播报防疫知识和全国全省疫情防控情况。目前,在村的户名人员均未出现疫情。
随着青海省疫情情况慢慢好转,包毅及时了解村内养殖情况,围绕脱贫攻坚工作及时统计全村贫困户疫情期间的停业情况和造成的经济损失,了解能否再次就业,慰问看望疫情期间经济收入影响较大的村民,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