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57年前的房东

编发:拂晓哨位(fxsw)

来源:段治国、李延民供稿编辑:晁文军

房东

文/段治国李延民

翻过祁连山,经过浩门农场、门源县城、大通、西宁、平安,离黄南州同仁县的隆务镇越来越近了,我的脑海里不断浮现出当年房东尕马叔叔那张古铜色、坚毅而时时充满笑容的脸,尕马叔叔的母亲慈祥、和蔼而略带忧愁的那张饱经沧桑的脸,尕马叔叔家那个扎着不知多少条小辫子、整天在院子里爱叫、爱跳、时而发发小脾气、撒娇耍赖、又常常不爱洗脸不梳头(怕弄散她的小辫子)的女儿可爱样子……

房东一家四口人,几十年前的情景历历在目,仿佛就是昨天的事。他们一家现在还好吗?他们如今生活得怎么样?现在能否找到他们?带着诸多的疑问、忐忑的心情,我们踏上了寻亲之路,走入四合吉这个梦中千百次回来的村落。

当向导兼翻译的村民,将我们一行五人带入尕马叔叔的藏式院落时,尕马叔叔的女儿李毛他及女婿三知加,望着我们五个陌生的汉人,一脸茫然。翻译讲我们是57年前他们家的房客,李毛他和三知加脸上的表情由茫然变为惊愕。当再次从翻译口中得知我们是专程来看望他们的,他们不再是茫然、惊愕,而是无比的激动、高兴,又一时不知所措。在向导的一再提醒下,犹如大梦初醒般,赶快邀请我们客房里坐。

为何我们要寻找房东尕马叔叔一家人,话要从57年前说起……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那一小撮企图分裂祖国、分裂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民族罪人,在国外反动势力支持下发动了叛乱,叛乱波及到了西藏、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的藏族人民居住地。为了保卫祖国的统一、彻底粉碎一小撮人的阴谋、还藏区人民和平的生活环境、恢复稳定的社会秩序,拉开了平叛剿匪的战斗。骑兵出身的父亲奉命调入青海省黄南军分区率骑兵执行平叛剿匪任务,也正是父亲的奉调,我们全家也由内地来到黄南州的所在地同仁县。由于军分区营区小,没有家属院,通过地方政府安排,我们全家住到了同仁县隆务镇一个叫四合吉的藏民小小村落。

那年秋天,我八岁、妹妹七岁、弟弟四岁,房东尕马约有30多岁,他的母亲50多岁,还有一个与我弟弟年龄差不多的女儿。初上高原,陌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条件、完全不通的语言,我们一家人犹如生活在大海中的孤岛。母亲没有见过青稞面、酥油,更没有用过牛粪生火做饭,加之每天全家人担心在剿匪战斗中的父亲的安危,寒冷的冬天也即将到来,全家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就在我们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房东尕马的母亲,我们都叫她阿奶,一位慈祥、善良的藏族老奶奶,用手比划着,藏语夹杂着极少数的汉话,教我们如何生牛粪火做饭、烧水、取暖,如何炼酥油,如何烧炕过冬,怎么腌菜、储存冬菜等等。

在房东一家的热心帮助下,我们家的生活逐步走上了正轨。在青藏高原站稳了脚跟,学会了生活,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慢慢地我们兄妹知道了“拉奥”是萝卜,“卡玛”是柴火,“噢呀”是对或者好,“啥给”是好,“没啥给”是不好,“加桶”是吃饭等日常生活用语。父亲让军分区的通讯兵给房东一家接通了电灯,望着不冒烟、不用油的电灯,房东一家长久地看着、笑着,尕马叔叔甚至像个小孩子一样在院子里跳起了锅庄。

父亲是年参军的红军老战士,部队有时照顾父亲发点牛肉、羊肉、猪肉、白面及少得可怜的一两斤大米,也都舍不得吃,全部拿回来和我们一家及房东全家一起享用。老奶奶也不忘将家中珍藏的一点白面做的坤锅,拿一些给我们兄妹吃。那年冬天,父亲发现尕马叔叔的藏靴破得实在不能穿了,便将自己部队发的大头皮鞋送给他。尕马叔叔说他从来没有穿过这么暖的鞋,怎么也舍不得穿,直到我们离开他家时,那双鞋仍然新如故。

这样,太阳升起、落下,落下又升起,我们在尕马叔叔家住了大约近两年的时间。这两年时间是我们兄妹长身体的时候,也是我们兄妹开始懂事长大的时间,这两年也是房东尕马叔叔一家最担忧、最操心、最危险的两年。那是因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谁家住干部家属,特别是警察和军人的家属,是冒极大生命危险的,自身会受到叛匪的攻击,随时会因此而遭到不测,同时还要保护住在他家人员的安全,可想而知,收留我们这样的一家人,尕马叔叔全家的处境是多么地危险,但他们全家平静、义无反顾地接纳了我们,并且利用藏族人的身份,为我们提供了最有力的安全保证。

房东一家让我们和他们一起住在里院,并把最好的房子让给我们住。每当夜幕降临,老奶奶、尕马叔叔及他的爱人都会早早关上大门。有人来时,都会隔着大门问清来人情况后才开门。尕马叔叔也告诉村里的藏族小孩,不能欺负我们兄妹,要友好相处。近两年的时间,我们与房东一家从无矛盾,也无汉藏之分,两家人始终像亲兄弟一样互敬互爱、互帮互助、友好相处。这正像一位伟人讲的那样:“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祖国大家庭的56个民族56枝花,56个民族是一家”。

作者段治国戎装照(曾在61师团服役)

由于种种原因,年离开黄南后,再也没有见到过我们的房东尕马叔叔一家人。父亲离休回内地后,多次提到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再次回到青海、回到黄南去看看老部队、看看房东一家人。可由于身体缘故,直到父母亲去世也未能实现他们的愿望。父亲临终前对我们兄妹讲:有机会一定要代他回到他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看看他的老部队,去烈士陵园祭奠那些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为高原的安康、为各民族大团结、为祖国的统一而牺牲的战友。特别是要去青海黄南州看看咱们的房东,他们当年不容易。

在全世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人民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的庄严日子里,我们启程沿着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的悲壮路线、沿着王震将军进军新疆的道路、沿着父亲参加解放大西北的战场,兰州、山丹、高台、乌鲁木齐、南疆、北疆,再走河西走廊,翻祁连山到青海、到黄南州,看望父亲当年的老部队、凭吊革命烈士,游览祖国大好河山。

黄南州一别57年,是故地重游,是梦中的故乡,是儿时的乐园,记忆中的四合吉村,是靠近隆务寺的,因此先找到隆务寺,停好车,顾不上参观一下这座青海著名的寺院,急切逢人打问四合吉村在哪,在当地人指引下,找到了四合吉村,原来村子已经扩建到紧邻隆务寺。在四合吉村,我们讲述尕马叔叔一家人当年的情况,出乎意料的是尕马叔叔的名字在这里几乎无人不晓。原来他老人家以99岁的高龄于前年去世,但女儿、女婿和外孙一家人仍居住在原来的院子里。也正是这时,我们才知道尕马叔叔的女儿叫李毛他,一个藏族人民常见的名字。女婿叫三知加。

当我们兄妹一行5人,跟随向导走进四合吉村,走进57年前我们曾经居住的院落,才出现了前面刚见面的那一幕。看着眼前两位慈祥、和蔼的老人,我们一眼就认出了尕马叔叔的女儿。只是女婿三知加在此之前却从未谋面,可三知加说他在哪见过我,说我像他当兵时的一位部队首长,无论是长相、神态、走路姿态都特别像,反复几遍说像,当我知道他年在海西军分区独立营当过兵时,我大笑说:“你说的那位首长正是我的父亲。”三知加看到我手机相册里储存的父亲的照片时,他又讲述了一件尘封了几十年的动人故事。

原来三知加年入伍,服役在海西军分区独立营(部队),他们那个排在军分区担任警卫任务。年秋天,我母亲前去军分区探望生病的父亲时突然患病,医院抢救时急需输血,当时警卫排的三名藏、回、汉战士,为母亲输了一千多毫升的血,挽救了母亲的生命,赢得了转送西宁做手术的机会。母亲得救了,我们却不知三名战士的姓名、家乡,原来这名藏族战士竟是三知加。

57年前尕马叔叔一家人,冒着生命的危险接纳了我们,他们不仅仅是我们的房东,更是我们的兄弟和家人。47年前又是尕马叔叔的女婿,在母亲病危时紧急为其输血,挽救了母亲的生命。在母亲的血液里流淌着汉、回、藏多民族兄弟的血,血浓于水,尕马叔叔的女婿竟然就是我们寻找多年的恩人。

听完后我们所有人都心潮彭拜、眼含泪水,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按照藏族人民的习惯,我们为“房东”一家人献上哈达、砖茶、酒等,房东一家也按照藏族人民接待亲人的最高规格:为我们每个人献哈达,请我们吃手抓肉。遗憾的是老一辈人在世时未能相见,未能共叙友情,相信他们在天国也一定会相见,一定手拉着手共叙分别之情。

我们对三知加和他们的儿女讲:咱们57年后再能相见,是亲情,是缘分,是感恩,我们应该像亲戚一样常走动、勤走动,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我们两家开出最绚丽的色泽。永远不能忘记过去,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夕阳的金色余晖洒满黄河边这座同仁古城,几双分别时紧握的手久久不能放开,泪水再一次涌满双眼。相见时难别亦难,相见情深别时情更浓。回首相望,四合吉村变了,变得干净、整洁、宁静,57年前落后的农庄情景荡然无存;同仁变了,变得街道宽广、高楼林立,古城旧貌换新颜;青海变了,那个贫穷、落后、荒凉的青海翻天覆地,巨变为大美青海;祖国母亲变了,变得更加繁荣、昌盛,更加强大。我们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您的怀抱里更加和睦、团结、进步,共同迈向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明天,因为明天更美好!扎西德勒!

段治国近照

作者简介:段治国,男,蒙古族,年出生,主任医师、教授,已退休,医院。李延民,系段治国的爱人。

延伸阅读↓↓↓

父亲的警卫员解友其人//段治国

老兵段治国自述:军娃轶事

从放羊娃到我军中高级指挥员——追忆我的父亲段世清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177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