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给人们留下过很多谜团,他埋葬在哪里人们说不清,他去世在哪里人们更说不清。
我们今天分析成吉思汗可能在哪里。
关于成吉思汗去世的地点,史学界有多种说法。大致有:灵州(朵儿蔑)、六盘山、海原海城、固原开城等。在这些说法里,《元史》明确记载,年农历六月,成吉思汗到达清水县西江。七月初四(公历8月9日)病重,十三日(公历8月25日)去世于萨里川哈老徒行宫。这就有了成吉思汗在清水县西江去世之说,但是很多学者认为《元史》成书时间仓促,不足为信,否认成吉思汗到过清水县西江。对此,我们亦持质疑。
西江,被当地史地专家理解为今清水县牛头河中游。称:至于“萨里”,当为蒙语,其具体位置不详。温小牛在《成吉思汗与清水县》(三秦出版社)一书中说:“有人以为(萨里川)在红堡镇西城村,但从地理特征看,这里地势低洼,三水汇流,东汉隗嚣在西城曾被大水所淹,几乎丧命。成吉思汗以数万之众,兼以诸王那颜之皇家行宫断不会于讯期选西城安营扎寨。”
可见,清水县是一种说法;萨里川又是一种说法。我们对此的看法是:虽然萨里川是个无法考证的地点,但清水一定不会在今天的清水县。道理非常简单:北宋,清水县属陕西路秦州。南宋高宗建炎三年(年),金据清水。建炎四年(年),金升冶坊堡为县(治今黄门乡王店村),与清水县倶属凤翔路西宁州。成吉思汗是年去世的,清水当时属于金的地盘,成吉思汗打一个西夏都吃力,不可能再打清水招惹金了。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会拿史籍里的这段文字说事:《元史·卷一·本纪第一·太祖》载:二十二年(公元年)丁亥春,帝留兵攻夏王城,自率师渡河攻积石州。二月破临洮府,三月破洮河、西宁二州,遣斡陈那颜攻信都府,拔之……五月,遣唐庆等使金。闰月,避暑六盘山。六月,金遣完颜合周、奥屯阿虎来请和。
我们要说的是,“请和”并不一定要在开打之后,也可以在开打之前。更何况,在金人“请和”时,已有成吉思汗遣唐庆使金。唐庆,曾多次作为蒙古使者出使金国,年,成吉思汗赐其虎符,授龙虎卫上将军,出使金国,目的就是为了蒙古在攻打西夏期间,两国保持和平。唐庆的出使很快就得到了回应,所以就有了金人的“请和”。
清水县地处关山西麓。这里东通关中,北达宁夏,西出陇右,是重要的军事商旅驿路。西夏被灭后,成了宋金元彼此争锋的边境地区,仍为金国所辖。元朝统一后,才将原秦州所辖成纪、秦安、陇城、清水、冶坊五县并为三县,其中冶坊并入清水,属秦州。当年,成吉思汗攻西夏,一个都没对付了,就开始对付两个,这在普通人那里都不会去做的,何况一代天骄的军事家呢。
年秋,成吉思汗及夫人也遂率兵南下攻击西夏,占领甘(张掖)、凉(武威)等城。同年冬,出猎时骑马为野马所惊,坠马受伤,并在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养伤。《蒙古秘书》说:冬,于阿尔石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汗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尔合惕地面下营。
养伤期间,成吉思汗发热不止。诸将商议回师蒙古,待病愈重来,但成吉思汗坚决不肯,仍组织军队继续作战。冬十一月,攻击灵州(宁夏灵武),进围西夏中兴府(银川)。年,留兵攻银川,自率主力攻占金夏两国接境诸城。
这段文字基本为人们给出了成吉思汗攻灭西夏的行军路线。1.蒙古军主力:兀剌孩城—黑水城—贺兰山—浑垂山—甘州—凉州—沙陀—应理—夏州—灵州—黄河决战—中兴府(包围)—积石州—西宁—六盘山—-中兴府(攻陷后灭亡西夏);2.蒙古军西路军:沙州—肃州—甘州(与主力会师)。
具体如下:
成吉思汗率主力部队至兀剌孩城(内蒙古乌拉特后旗西)西进攻陷黑水城,又迂回进军贺兰山(宁夏银川西北),击溃夏将阿沙敢不,最后屯军浑垂山(甘肃酒泉北)。西路军由阿答赤率领,与忽都铁穆儿、西夏降将昔里铃部、察罕等人借道西州回鹘,陆续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但在围攻甘州时遭到守将和典也怯律顽强抵抗,最后成吉思汗亲自攻陷,并且降服凉州守将斡扎篑投降。
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夏献宗忧患而死,由其侄南平王李睍继位,即夏末帝。八月,成吉思汗率军穿越沙陀,进军黄河九渡,攻占应理(宁夏中卫)。而后分兵攻陷夏州,主力包围灵州。夏末帝派嵬名令公率军救援,双方于冻结的黄河决战。
嵬名令公与守将废太子李德任会合,最后城陷被杀。蒙军包围中兴府,同时分兵南下攻陷积石州(青海循化)、西宁(青海西宁)等西夏领地,并驻夏六盘山。
此时,西夏只剩中兴府,年夏末帝在中兴府被围半年后投降蒙古,西夏亡。
这里面需要人们看到这样两个细节,即:成吉思汗进攻积石州是为了打通已经被他的军队拿下的河西走廊,积石州辖境相当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尖扎县、同仁县以及甘肃省临夏市部分地区,这里是西夏中部,是河西走廊连接今宁夏固原一带的“卡脖子”工程,成吉思汗拿下它,就等于把整个西夏都打通了,能在西夏的地域上来去自如了。至于贺兰山下被包围的中兴府,已经可以忽略不计了。同时,也应该看到进驻六盘山的成吉思汗,在这个时候,面临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黄河不会在夏天结冰,他想要回到蒙古去,就必须渡过黄河。
这应该是成吉思汗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问题,而他和他的部队渡河,最佳地段只能在今宁夏中卫至甘肃靖远这一段。一方面是,这一段的黄河基本都在峡谷里,河面窄,渡河相对容易;另一方面是,从这一带渡河可以不过乌鞘岭到达河西走廊,回蒙古高原不用经过大漠相对容易些。成吉思汗不可能不懂得这些,所以,身体有恙的他只能在这一线等候了,而这也使我们将他死亡的地点缩小至此。
在这一线渡河,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黄河九渡”。如今,中卫的沙波头赫然竖起了这个牌子,但我们的理解当中,“九渡”显然不是一个渡口,也并不是九个渡口,而是一个虚数,是这一段黄河上的好几个甚至很多个渡口。成吉思汗会选择从哪一个渡口渡河呢?这让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史籍里所说的清水。
沙坡头前面的文字里说过,清水不在今天的清水县,那么,它会在哪里。经过大量查阅当地的史料,我们隐约找到了历史的出处。
德威城,在今甘肃省靖远县西南黄河东岸。北宋政和六年(年)筑。后废。为什么会废了呢?理由只有北宋灭后,西夏人占领了这里,给了它一个新的名字或者干脆不用了。在《宋史·地理志》,我们找到了这样一段记载:会州。元丰五年,熙河路加“兰会”二字,时未得会州。元符二年,始建筑,割安西城以北六砦隶州。崇宁三年,置倚郭县曰敷文,又以会州隶泾原路。县一:敷文。安西城,平西砦,会宁关会川城,新泉砦,怀戎堡,德威城,静胜堡,通泉堡水泉堡正川堡。
这段文字,很好理解,大意是:会州城始建于元符二年,最初管理的地盘为安西城以北六砦。安西城本名汝遮堡,北宋绍圣三年()筑城赐名,在今甘肃定西县,它的北面就是今白银市平川区及靖远县一带。敷文县为敷川县之误。治所即今靖远县。《清一统志·兰州府》中说,敷川县《宋志》作敷文有误。
“倚郭”和州县城在一处。敷川为会州川,其时会州辖县一:敷川;城三:安西、会川、德威;关堡寨八:平西寨、新泉寨、怀戎堡、静胜堡、通泉堡、水泉堡、正川堡、会宁关。
靖远黄河这些地名除了德威城,今天人们都能对上号:
安西城在今定西市安定区巉口境内;会川城,为今会宁县郭城驿镇郭虾蟆古城遗址。
关堡寨分别为:
平西寨,旧名为青石峡,绍圣四年(年)赐名,遗址在今定西市安定区鲁家沟;
新泉寨,旧名东北冷牟,元符元年(年)赐名,遗址为今靖远县大芦镇黑城子;
怀戎堡,崇宁元年(年)进筑,遗址在今平川区打拉池;
静胜堡,政和六年(年)赐清水河新城接应堡名为静胜堡,系会川城管辖;不系守御处,在黄河南石嘴之上,至本城一百二十里,河北岸与夏国卓啰监军地分相对;
水泉堡,崇宁元年(年)筑,系怀戎堡管辖;
通泉堡,属新泉砦管辖,在黄河南岭上至本砦四十里。新泉砦在今靖远县西南四十里,黄河南岸。
正川堡,崇宁元年(年)筑,系德威城管辖;
会宁关,旧名颠耳关,元符元年(年)进筑,赐名通会关,不久,即改为会宁关,遗址有人考证到在今榆中县东北。
这样一来,我们就把这些地方搞清楚了。德威城虽然遗址不详,但《宋志》中说,政和六年(年)筑清水河新城,赐名德威,在靖远县西南黄河东岸。也就是说,清水河新城即德威城。它下辖着静胜堡,即接应堡。这或许就是成吉思汗去世的清水了,它不是今天的清水县,而是清水河新城——德威城!从宋代的史料看来,它应该离今平川区的怀戎堡不远,就在打拉池一带。
打拉池位于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境内屈吴山正北山脚下,为“北临鲁寇冲突之地,南控居民耕牧之场”,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古镇,打拉池自古就处在民族冲突的最前沿,因其地理环境独特,一直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打拉池就是一座十分重要的渡口,丝绸之路东段北线就从打拉池附近穿过,取道武威前往西域。成吉思汗的去世地点在这里,应该是合乎军事常理的。
打拉池在唐朝时期,打拉池因盛产芨芨草,制绳业十分发达。用席芨草所制造之绳,是黄河古渡口渡河必备之物,故当时地名叫“打绳川”。元朝时,因成吉思汗的军队雇用的波斯(今伊朗)人组建的部队,担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元军放马,牧场就在这一带,因而被元军称为“达喇赤”,即蒙语“牧场”或“牧马的地方”。这才有了后来人们将“达喇赤”演绎为打拉池。元朝灭亡后,其遗将还曾盘踞黄河西面,不时渡河东掠会宁、定西及固原一带,打拉池是其必经之地。固原兵备杨冕撰有《建设打拉池堡碑记》曰:“自正统、成化以来,鲁酋数经是堡入寇中原,军民屡遭荼毒,本堡警惧甚严。”
需要说明的是,平川区是年5月才设置的。当时为恢复白银市,将靖远县的宝积镇和宝积、水泉、共和、种田、复兴等5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了平川区。其辖境中部为宽阔的旱平川,海拔~米,因以为区名。而比元朝遗将更让人产生联想的是,在古会州下辖的今靖远和会宁,有两座山,一座叫乌兰山,一座叫铁木山,分明与蒙古人、与成吉思汗者有一定的联系。
乌兰山耸峙于靖远县城之南,又名城南山。
关于乌兰山名称的由来,传说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在唐代,靖远境内曾设立乌兰县,山名由此而得。另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乌兰山上生长着一种开红花的野草,人们称其为乌兰草,开花时节满山呈红色,乌兰是蒙古语红色的意思,而且靖远在历史上曾为蒙古人所占领,乌兰山即红山。
我们在史籍里没有找到唐代在靖远设立乌兰县的记载。西魏置会州,靖远始称会州。北周改会州为会宁防。隋朝,会宁防改为会宁镇,后改为会宁县,属平凉郡。唐朝,改会宁县为西会州,后复为会宁县,属关内道。所以,只能相信“乌兰”是蒙古语,与蒙古人有关。
铁木山位于甘肃会宁县城西北70公里的头寨子镇香林村与汉家岔乡交界处,海拔米,是县内最高山峰。铁木山,又名香林山、石虎寺,景色迷人,交通方便,国道沿山而过,有“旱塬秀峰”之誉。
为什么会叫这个名字呢?在当地有着这样的传说:铁木山在元代之前叫麦田山,忽必烈于将他的第三个儿子孛儿只斤·忙哥剌封为安西王,麦田山即在其的管辖之中。为纪念铁木真,忙哥剌改麦田山为铁木(真)山,才让铁木山的名字流传至今。
传说的事虽然让人难以考证,但我们想说的是,成吉思汗去世是夏天,无论如何遗体都不是很好处理,人们将他就地埋葬在古敷川也不是没有可能。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