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针走线传承青海文化西海都市报

9月26日,全省第三届“民族团结进步”“青绣”大赛暨大展在西宁新宁广场开幕。来自全省各地、各民族的名绣娘齐聚一堂。画布上的三江源头、柳湾彩陶、乡村美景,融入刺绣元素的连衣裙、马甲,独具创意的刺绣摆件从青海各地赶来。绣娘们用巧手展现了土族盘绣、湟中堆绣、河湟刺绣、贵南藏绣、撒拉族刺绣、蒙古族刺绣、热贡艺术(堆绣)等独具青海特色的“青绣”文化艺术成果。每一幅绣品都栩栩如生,每一个画面都活灵活现,参观者们透过错综交织的万千彩线,仿佛身临其境。家住西宁市城北区的刺绣爱好者张风兰,特意带着女儿来参赛。“从事刺绣30多年了,在第一届‘青绣’大赛中获得创新奖。”张风兰说,以前这些绣品都是自用,现在社区邀请她去朝阳小学等几所小学开展刺绣第二课堂,教孩子们学习刺绣花样。现场观众被藏族绣娘“青绣”技艺吸引银针穿梭、彩线飞舞。在大赛现场,孟克身着鲜艳的民族服饰,他来自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是海西州参赛队中唯一一名“绣郎”,今年67岁的他从事蒙古族传统刺绣已有20多年。“这是第二次参加‘青绣’大赛,当天绣的这件蒙古族服饰马甲上的图样包含三四种绣法,这些绣法都是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希望可以保护传承下去。”孟克说。来自海东市乐都区的周彦是河湟刺绣的非遗传承人。她骄傲地介绍,当天绣的绣品原型是出土的柳湾彩陶,用河湟刺绣绣出来是想把文化、手艺传承下去,特意选择明亮的颜色来搭配,吸引更多的人观赏。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看卓吉是省级“青绣”非遗传承人,她带来的一幅关于民族团结的绣品,让不少人眼前一亮。看卓吉说,从小就跟着母亲学习,当天的作品象征着各民族和睦团结,也希望把自己家乡的文化介绍给大家。缕缕丝线在参赛者的巧手下缝制出一幅幅绣工精细的作品,刺绣技艺历经千载,生生不息,得益于各族群众世代同心守护传承。如今,刺绣已成了青海绣娘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幅幅精美的刺绣作品体现着青海文化和经济价值。记者祁/文邓建青/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649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