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逐梦青海省水利工程巡礼

青海新闻网讯(本网记者樊永涛摄影报道)兴水治水,水利工程是基础支撑。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发展强建管。改革开放40年来,“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的青海水利工程“百花齐放”。工程布局更科学合理,工程战略定位和效益日趋显著,不仅有效改善了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工程性缺水的老大难问题,为青海经济社会、生态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一江清水向东流”美丽“中国梦”贡献了青海力量。

同仁的“蓝宝石”

深秋时节的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风光旖旎,一弯碧水的隆务河穿城而过,让这座城市充满了勃勃生机。来到县城北区,机械轰鸣,一派繁忙,这里是同仁县新规划北城区施工现场。

北城区是同仁县规划的综合性城市副中心,总面积约为6.38平方公里,以行政办公、商业商贸、文化体育、高档住宅为核心,建成后将带动辐射同仁周边地区经济发展。

城市发展要有可靠的水资源保障。兴建北城区,同仁县也确实有着足够的底气,这底气来自于黄南州扎毛水库的建成运行,一库甘甜,不仅解决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更为同仁扩大城市规模,建设新区及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黄南州扎毛水库

站在大坝上,眺望着这座气势宏伟的工程,不禁让人发出“横空出世”的感叹。“同仁因水而兴,更因扎毛水库而灵,扎毛水库也被同仁人民当成了家里的‘蓝宝石’”。站在大坝上,望着眼前一库清波碧水,已投身扎毛水库规划、建设、管理14年的水库管理局局长田浩深情地说。

扎毛水库库区总面积1.45平方公里,总库容万立方米,可利用库容万立方米,防汛库容万立方米,坝高74米,坝顶宽7米,长米,库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地震设防烈度七度,坝后电站装机kw。

黄南州地处青海南部,长期以来却与贫穷、落后、欠发达等联系在一起。究其原因,水资源紧缺便是其中之一。守着隆务河吃水难。改革开放以来,从曲玛河到江龙沟,从地下水到地表水,为喝到洁净的天然水,几届黄南州委、州政府孜孜不倦、不懈努力,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扎毛水库工程争取和建设的过程就是黄南州决策者和同仁人民共同“逐梦”的奋斗历程。

年的初冬,在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中,扎毛水库拉开了建设的序幕。

年7月8日,成功截流,隆务河离开古老河床通过人工“河道”奔腾喧泄流向下游汇入黄河;

年10月26日,大坝主体工程实现全线封顶并实现一次性下闸蓄水成功;

年12月19日,水库正式向下游隆务镇供水;

年1月27日,水库工程坝后电站并网发电;

年6月21日,水库正式进入运行期。

“解渴”百姓,“扎毛”破题。至此,作为地方政府兴建规模最大的一项单项工程,扎毛水库工程开始发挥其供水、防洪、灌溉、发电、旅游、水源涵养、生态保护的综合效益。

“六年磨一剑”,隆务河终于高峡出平湖,同仁人民梦想成真。一座水库滋润了一座城,扎毛水库满足了同仁县城市化需求,解决了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用水,隆务河两岸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同仁从此不仅彻底解“渴”,而且也有了今后发展的“底气”。

青海的“金水闸”

如果说扎毛水库是同仁人民的“蓝宝石”,那么“引大济湟”工程就是青海东部河湟谷地的“金水闸”。

“以前,吃的是混浊的井水,庄稼也好,人也好都要靠天吃饭,现在我们和城里人用水一个样啊!”望着眼前喷出白花花的自来水,海东市互助县东山乡联大村的村民李进福激动不已。

“窖水喝多了对身体不好……”

“水比油精贵!”

“我们村很多人都是望天水,遇到天干,吃水就很恼火,要到处去找水……”

村民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以前用水的困难。

河湟谷地,是青海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流域内集中着青海近三分之二的人口,人饮、灌溉、城市群发展及生态都需要解决水的问题。

为此,自年初,为摆脱水资源短缺困扰,解决湟水流域干旱山区用水困难,保障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需求,青海人民将热切的目光投向与湟水河一山之隔的大通河,一个为破解湟水流域水资源“瓶颈”的大胆构想缘此而生。时光荏苒,如今调水的梦想已成真。

西干渠一标段工程建设现场(年7月摄)

“引大济湟”工程从大通河引水,穿越达坂山进入湟水流域,主要由“一总、两库、三干渠”组成,即调水总干渠、石头峡水库、黑泉水库、北干渠一期、北干渠二期和西干渠,工程概算投资.26亿元。截至目前,工程所属黑泉水库已建成运行,石头峡水库已下闸蓄水,北干渠一期干渠工程全面建成,调水总干渠隧洞已穿越达坂山全线贯通通水。另外引大济湟工程所属西干渠工程及北干渠二期工程中的松多水库正全面开战,正紧锣密鼓建设当中。

黑泉水库(年7月摄)

“以前,一到春耕用水就紧张,甚至下游的村庄会因为水量小,田里都浇不上水,收成没了保障。自从水库建成,水源充足了,大家的收成也有保障了!”谈起黑泉水库,正在翻耕土地的大通县宝库乡油房庄村民张生财欣慰地说。

作为青海人半个世纪的梦想“引大济湟”工程目的就是使湟水河的水质、水量得到更有效地改善,减轻湟水河承载的压力,同时通过几条干渠来输送“血液”,更好地造福于湟水流域多万人口生产生活及生态与文明,繁荣与发展。

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李海宁告诉记者,工程全面建成后,7.5亿立方米的年调水量,可惠及全省60%的人口,可扩大农田灌溉面积公顷,新增生态林草灌溉面积公顷(89.38万亩),向干流各工业园区、东部百里长廊特色现代农牧业以及生态建增加供水量2.78亿立方米,河道生态用水增加1.85亿立方米。

40年“大格局”

“引大济湟”工程代表了青海改革开放40年来水利改革发展的铿锵步伐。而一路走来,青海的重大水利项目也越来越多,工程建设全面开花,水利工程格局更大、更深远。

记者从省水利厅获悉,青海省列入国家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共10项,其中有4项已建成,5项已全面开工建设,总投资.55亿元。

目前,4项建成项目中,引大济湟调水总干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16.86亿元,年12月正式通水。黄河干流防洪工程累计完成10.68亿元,已治理黄河干流河长.93公里。总投资万涉及湟源、湟中、民和3县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全面建成。涉及湟水流域、柴达木绿洲、海南州、黄河谷地四个片区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8.86亿元,改善灌溉面积万亩,工程已全面完成。

此外5项在建工程稳步推进,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1亿元,目前,正在开展剩余支渠及干斗渠建设。以供水和灌溉为主的引大济湟西干渠工程已累计完成12.81亿元。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48亿元,目前正进行大坝填筑一期面板混凝土浇筑。以供水、防洪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为一体的大(Ⅱ)型那棱格勒河水利枢纽已累计安排投资2亿元。黄藏寺水利枢纽工程已累计安排投资14.2亿元,已进入全面建设期。

据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全省累计投入水利资金.2亿元,建成规模以上水利工程多项,灌溉面积达到.9万亩,农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基本实现全覆盖,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建成堤防、护岸多公里,初步构建了以供水、灌溉、防洪、水保等功能为主的水利工程网络骨架。

同时,“三滩”引水生态治理工程,“引通济柴”工程及“引黄济宁”工程应运而生,进入工程前期阶段。其中“引黄济宁”更是全省人民期盼已久的又一个战略性大工程,在青海发展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

“天下黄河贵德清”是说青海的美,“天下黄河富宁夏”是说宁夏中原地区的富,现在“黄河之水天上来”“引黄济宁”工程使作为发源地的青海可以不再望水兴叹了。

年8月21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会议确定加快推进的重大引调水工程——“引黄济宁”工程。

9月28日,省水利厅协调水利部水规总院在北京召开了技术沟通会,邀请国内知名水利专家对“引黄济宁”工程前一阶段研究工作把脉定向、出谋划策。

10月15日,“引黄济宁”工程拉西瓦提水方案完成全部定线工作,顺利开始深孔钻探作业。

10月24至25日,青海省“引黄济宁”工程初步方案咨询会在郑州召开……

“引黄济宁”工程是青海更好优化配置水资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生态优先战略大西宁地区发展提供水资源保障的战略性工程。“引黄济宁”工程的全力推进是青海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也意味着青海的水利投资规模会越来越大、水利建设步伐越来越快、发展目标和人民群众受益也将越来越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5119.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