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年都乎乡一带是热贡文化的主要创作地。近几年同仁县越来越多的农牧民,经过专业绘画培训后成为画师,吃上了这碗“文化饭”。年,同仁县热贡文化从业人员达两万余人,文化创业创收达7.5亿元。
2月26日,在同仁县隆务镇吴屯上庄村一户农家小院里,尕藏聚精会神地在唐卡画像上涂色。绘制唐卡是一门学问,一名学徒从起步绘画到独立创作,至少需要八九年的时间。尕藏在这条路上已经走了4个年头。在艺师桑杰本的指导下,尕藏已掌握基本的要领,再过两三年就可以独立创作了。
尕藏今年21岁,是附近村的村民,这已经是他学艺的第4年。尕藏没有上大学,同龄人打工的打工,种地的种地。尕藏说,他是从小看着父亲绘制唐卡长大的,从骨子里喜欢唐卡,后来他也走上这条路,将来希望继承这门技术。
与尕藏不同的是,从小学艺的格桑嘉措将唐卡卖到深圳、上海等地。格桑嘉措说,近年来他在绘制唐卡的基础上,还开发了首饰、摆件等工艺品,他创作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如今除了制作和销售唐卡,他将注意力转移到文创产品的开发上,将热贡文化产业链延长,在村里民间艺人当中带个好头。
依托热贡文化资源优势,同仁县打响这块金字招牌。目前,已建成唐卡、泥塑、雕塑3个文化扶贫产业园创作基地,下设22个扶贫车间,大大提高了贫困群众可持续脱贫能力。在同仁县仁俊热贡艺术画院,当地的不少贫困村民通过制作泥塑手艺,顺利摘掉贫困户的帽子。
年12月底,“同仁·唐卡艺术小镇”被省上评为省级特色小镇。黄南州委常委、同仁县委书记蒋树成表示,同仁县凭借热贡文化产业资源优势,高标准启动唐卡艺术小镇规划建设,以热贡文化为主题,以唐卡产业、休闲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双引擎,助推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同仁文化产业品牌,将“同仁·唐卡艺术小镇”建设成为我省乃至青藏高原新地标。
相关新闻:一位年轻画师的成长案例
满脸的自信,这是同仁县隆务镇吴屯上庄村年轻画师拉旦尖措给人的第一印象。
拉旦尖措一直在天津工作,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今年春节他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在桑杰热贡民族文化宫的展陈室里,他向我们讲述了他的画师人生。
“9岁那年,父亲把我送到启蒙老师桑杰本身边。那时我很小,真不理解父亲为什么把我送到别人家学绘画,现在才知道,这是父亲的良苦用心。”拉旦尖措说,他的父亲、大伯也是村上有名的画师,但父亲并没有把他留在家里学画,而是送到更优秀的老师身边。
告别同伴、告别童年,拉旦尖措过上了和父亲一样的生活。“那时早上8点到画师家里,一直到中午才回家吃午饭。吃完午饭又赶回画师家里画画,一天的日子苦闷、漫长。”回忆小时候的生活,拉旦尖措有些心酸。
在漫长学画的日子里,最让拉旦尖措痛苦的是,在凳子上盘腿坐八九个小时。盘腿坐的时候,手中还握着笔,眼睛一直盯着画像。那时,拉旦尖措偷偷掉过眼泪,但他没有放弃。15岁的时候,他已独立创作。“真正恋上绘制唐卡是15岁的事了,那时已了解唐卡的创作内容和意义。”拉旦尖措说。
在拉旦尖措的创作生涯里,有一次创作对他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那时拉旦尖措出道不久,由他主创的《十八罗汉》唐卡作品卖了80多万元。当家人投来赞许的目光时,拉旦尖措会心地笑了。这是他十多年创作生涯的回报,更是父亲良苦用心的回报,他不能辜负父亲的期待,继续在这条路上发光发亮。
后来,拉旦尖措的父亲、大伯将唐卡产业做大做强,在家乡建了文化宫、图书馆、唐卡学院、展陈室。在拉旦尖措看来,父辈建图书馆是对热贡文化的极大重视。
“与我的经历不同的是,我的父辈一代是自学成才的。在唐卡创作过程当中,他们深知没有深厚的文化做资本,家乡的唐卡并不能走出去。”拉旦尖措说,他们周边唐卡学院较多,但学院里建了图书馆的很少见。他觉得父辈一代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
发展文化产业,不能没有知识的支撑。拉旦尖措说,图书馆里藏书万卷,涵盖民俗、历史、科学、自然等书籍,除了藏语方面的,也有不少汉语方面的。每有空闲时间,他带着徒弟到图书馆里学知识,希望自己的徒弟具有一定的知识涵养。
从学徒到艺师,这是拉旦尖措人生道路上的又一转折点。在家乡他把自己学到的本领无私地教给贫困农户家的孩子,他希望更多的孩子和他一样,吃上这碗饭。
在给徒弟授艺的过程中,拉旦尖措并不一味地给徒弟传授技艺,他让他们学会思考,如何将唐卡文化发扬光大。“在外创业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对唐卡原生态文化保护的重要性。”拉旦尖措说,在他看来,将来做大做强唐卡产业,必须要保留唐卡的原生态,必须凸显地方特色。
拉旦尖措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多年在异地工作,拉旦尖措深刻体会到唐卡的原生态创作。如今,他负责家族在天津的唐卡业务。平日除了办培训班教授徒弟,更多的时间,他致力于唐卡原生态文化的创作。
拉旦尖措说,作为一名唐卡技艺的年轻传承人,他要有别于父辈一代,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将家乡的原生态唐卡文化发扬光大,真正使它成为村民们致富的源泉。(西海都市报)